晨间写作坚持了大概30天,近两周强烈反弹,又恢复到之前的晚起晚睡模式,早晨因为起得迟,连这点宝贵的写作时间也没有了。
没有了写作时间,平常活动的论坛发帖也少了。虽写了几篇,总觉得思想混沌,不若之前的文思泉涌。而这种状态不仅在写作时会带来障碍,在生活中同样如此。
写作之所以文思泉涌,是因为对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会有敏锐的觉察能力,以及伴随的清明的思考。然而晚睡晚起的睡眠模式影响了大脑,睡眠时间不足带来的是大脑的迟钝和混沌。没有了晨间写作,也没有渠道能梳理自己的思维,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不再敏感,失去了体悟和思考,下笔也难以成言。
失去了敏锐的观察和觉察能力,对宝宝也是频繁发火。我不太明白,为什么早起利用潜意识写作会影响一个人的脾性,从生理和心理学上讲,这两者之间似乎毫无关联。但是确实是影响到了。
晨间写作那段时间,孩子在眼前各种折腾、倒腾,我都心如止水,心思如明镜般的,这是种很美妙的状态,即使孩子再如何破坏折腾,也都一笑了之,不会觉得这是什么“事儿”。而最近这段时间,看种种物事,总觉雾里看花,像是给生活蒙上了一层磨砂玻璃,看得不很真切。孩子在身边哭闹时,隔着那层影子,很本能的就怒了,似乎原本那个心思清明的自己是隐藏在雾中的。
阅读的效果因为没有晨间写作,被“殃及池鱼”。早起写作没有坚持,可是阅读是每天坚持的,然而在没有晨间写作的情况下,阅读的感受能力也变得迟钝。
晨间写作梳理了思维,也让思绪得到了“断舍离”,所以在阅读的时候能以“空杯”心态来看待文字,对书中的观点能很快领悟;又头脑清明,一段话,一句话常常就能引起系列的联想和思考。因为有这样的联想和思考,一本书读下来,往往能记住书中所有的内容。从前往后浏览时,书中有什么重要的观念引人共鸣,而哪里还需要再思量思量,翻阅的时候很快就能忆起来。这种记忆是暂时的,也是恐怖的,察觉到这种变化的时候,我还偷偷乐了好一阵。
但是没能坚持晨间写作,大脑又回复了迟钝,阅读的吸收率大打折扣。看完一章,前一章的内容早遗失在记忆长河里去了。
这种状态很奇妙,心理学,以往的心理学书籍上没有看到类似的言论,--证实以往阅读效果不是太好。我想看清这种状态的差异,想分析,然而目前的状态显然不太适合了,--想法只是一团模糊的影子,看得见抓不着。
昨天又在《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书上看到晨间写作这个话题。文中提到了“潜意识”,晨间写作让潜意识得到了锤炼,没有其他,比如,为什么晨间写作能开发潜意识呢,有什么依据?更深一层的心理学的分析在这本成长书上也没有,可能得到心理学书籍上去找了。心理学上肯定会有关于潜意识的研究,为什么早起写作能锻炼潜意识,这样的太具体的论题恐怕不一定有了,只能读书的时候多留意着。
昨天《精进》书上说,努力是一种策略性的活动,可以在培养兴趣中努力,因为努力而热爱。方法有三。
一放弃对“兴趣”的执念,不把“兴趣”作为做事的先决条件,咬咬牙,坚持一段时间,打破死循环的闭环,开启新的良性循环。先努力做事,再在努力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热爱。
二提升“浸润”的深度,用温暖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体验来激发兴趣。书中特别提到李清照夫妻,“一面剥水果,一面赏碑帖,或者一面品佳茗,一面校经籍”,这样的方法倒是可以试试。O(∩_∩)O~
三增加互动,变单向信息流动为双向的信息演绎,或者变纯粹的知识获取为技能上的操练。把一件单向的事变得双向,把一件被动的事变得主动,不需要意志力拖着你走,你自己就勇往直前,奔的很远。
前面两条好做到,晨间写作带来的快乐已经感受到了,怎样变单纯的输出性质的写作为双向?早起写作难就难在早起,怎样让早起不再依靠意志力而坚持,变得更有乐趣?这是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