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一生碌碌无为,只好自慰平凡可贵时,那留存在心底的遗憾是否能被释然?
“他们给过我什么,他们能给我什么?”小男孩大约二十三四岁,在对着应该是奶奶或姥姥的人大声说。我偶尔经过,恰听到这么一句。但我想我已经听懂了全部。
男孩子应该是觉得家长没给他足够的体面。他活得憋屈,他在抱怨。我没生男孩子的气。因为,他要体面没错:大家都要体面。而他这个年纪能拥有的体面确实是家长给的。
他是什么样的家庭?但看那老太太的穿衣打扮,应该是很普通的人家吧。这样子人家的孩子要的体面起码应该是有部车子、能付得起房子首付、追自己喜欢的女孩子时家庭不至于减分吧。可是当他拥有了这些体面之后呢?他一定会要求更高的体面:豪车、大宅子、有无数的女孩子追求自己。当他再次拥有了之后呢?唉,体面的子子孙孙无穷尽矣!或者,体面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下辈子的事。
我的日子过得一点都不体面:
早起,路边脏兮兮的小车上买一鸡蛋饼和一杯速溶豆浆;公交,被充斥着汗嗖的人群推进罐头盒儿里;上班,牢坐在办公室里八个小时。或者奔波在烈日中,或者狼藉在酒杯菜盘里;下班,拖着臃肿而疲惫的身躯,摊坐在半旧的沙发里,跟家人互换今日八卦话题。
一点都不体面,会被很多人瞧不起。可是,有多少人真得比我强多少?80%的小市民生活都是这个样子吧。所以大多数人也应该深陷小男孩一样的体面需求中,反正我是。
在这个不讲对错,只讲输赢的社会,我们都不甘心落后,我们追求物质上的更丰富,精神上的更自由。男孩子的爸爸妈妈给过他养育之恩,就不需要再给他什么。可孩子需要的体面父母没满足,终于被孩子瞧不起:爸爸妈妈不够体面。
我只说体面吧。我们的体面和父母子女寄生在我们身上的体面。
生活层面和个性认识的差异,让个体体面的量化界定有差别。但无非是在职业和收入决定下的物质拥有,使自己在圈子里有面子而已。为了这些我们削尖了脑袋往更高的职位上爬,为了这些我们千方百计地在商场上赚。我们勤奋到圆木警枕、闻鸡起舞、废寝忘食;我们坚忍到绳锯木断、百折不摧、逝死如归。“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体面难得:
有人选择了努力:朝五晚九、兢兢业业、克勤克俭着做事。
有人选择了另一种努力:朝干夕惕、战战兢兢、曲意逢迎着做人。
体面难得:
有人选择了不努力:不偷、不抢,不缺德、不犯法,仅能养家糊口,齐活。
有人选择了另一种不努力:偷、抢,违规、行骗,灯红酒绿走一回,潇酒。
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或犯罪。所有的选择都是为了最终有个体面的样子。我们权不说我们努力或者不努力过程中的高尚、卑鄙,我们只论输赢好了。哪种选择肯定能赢?
现实告诉我们:青灯黄卷,皓首穷经不一定能成为教授;奔走操劳,历尽波折不一定能发家致富;屈尊就卑、溜须拍马不一定能被提拔。所以,我们提心吊胆行走在灰色的路上,适应着各种规则和潜规则,提防着各种绊脚石和陷井。也许,穷一生的努力争取,我们依然是人生罐头里那条跟别人一样一样的沙丁鱼,我们黏黏糊糊地拥挤在一起。谁也不比谁体面。
但我最怕,最终没让自己和自己在乎的人拥有体面,甚至得过仅能温饱的日子时,却要装作很有尊严、很威猛、很能控制生活,很能享受生活的样子。
文前的男孩子要的就是这样子的体面吧。他或者只读了一般般的大学,有一张一般般的面孔,工作也一般般,女朋友一般般。一个一般般的人怎么配得上那些不一般的体面呢?是什么让男孩子觉得:自己的不体面是因为爸爸妈妈不够体面!他哪儿来的勇气对爸爸妈妈横加指责呢?这里面涉及到的还是所谓的体面哪。
无论是努力,还是装腔作势,我们都是在逃离别人眼中对自己的鄙夷。这就是所谓的体面了吧。这个沉重而轻浮的体面让我们沉溺于令人窒息的攀比。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毫无意义。“其实,真正让人绝望的,并不是未知的险境、艰辛,也不是世人的偏狭和一事无成的狼狈,而是终其一生,你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如果,我们只负责积极认真地生活,不在乎命运是否优待的安排,该多好。
如果努力付出一定会有正比例的回报,大多数人都会心安理得着操劳;如果坚持了既定方向一定会实现目标,大多数人都能心平气和地奋斗;如果规规矩矩一定会受人尊重,大多数人都不会投机取巧。那,该有多体面哪。
我,贫困地区城市,教师,一个月的工资还够一个月的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