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教授说,教育者要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提起教育情怀这个词,就心生温暖,心怀敬意。何为教育情怀?首先厘清概念,教育是一种职业,一种事业,一种专业。情,指崇高的感情,怀,指广阔的胸怀。教育情怀是一种激情,一种热爱,一种执着,一份投入,是对教育的一种持久的、特殊的、难以割舍的感情,这种感情源自对教育发自内心的深沉的爱。悲天悯人是一种良知,一种大爱,一份担当,一份责任。
说起学前教育专业,如果不是参加师范类高校认证工作,我至今不了解它的特殊性与重要性,更不知道教育情怀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来说何其重要。有幸与几位高校专家交流,宋校长一直强调学前教育专业师德规范与教育情怀的毕业要求要有课程内容来支撑,李教授说一些民办幼儿园出现虐童事件多因师德修养与教育情怀的缺失,据调查多是聘用的代教,代课老师没有受过全日制师范院校的正规教育,又觉得自己临时代课诸事不顺而致使责任心丧失。裘院长说爱是教育的天热元素,而教育情怀可以后天培养。昨天又见张会娜老师在全县语文教研群里发全国优秀教师的视频讲话,核心内容是教师要热爱与善待每一个孩子。
是的,优秀教师一定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师德修养是从教的前提与责任心的保障。
幼儿园时期所受的教育对一个人生命成长的重要性无可替代,是一辈子的生命奠基。这一时期需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一定的规则意识。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第一粒扣错,满排皆输,第一粒正确,粒粒正确。
而扣好这一粒扣子,不但需要家长教育,更需要幼儿园教师正确引导。一名记者采访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诺贝尔奖获得者说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要诚实不撒谎,打扰了别人要道歉,做错了事情要改正……他一直按幼儿园老师教的去做。
做人先修德,这些做人的重要准则影响了他,为他日后获得诺贝尔奖奠定了基础,当然,他的天赋与后天努力也很重要。
教人修德,教师自己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悲天悯人的教育情怀。作为学前教育的师范类院校,毕业要求必须有足够的培养环节(课程及活动)作为支撑,每一个培养环节必须明确对于特定毕业要求的支撑。而师德规范与教育情怀这两个指标点应该有一定的课程内容来支撑,即把师德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让师范生在校时即接受这方面的专业教育,为培养学前儿童做好充分准备。
这样,做园丁之前,就做好了欣赏一朵花,扶持一茎枝,爱护一片叶的准备。
老师心中有光,孩子们心中才暖,老师胸中有爱,孩子们的笑脸才灿烂。
学前教育专业很重要,悲天悯人的情怀对幼儿园教师来说更重要,对小学、中学、大学老师也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