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讲到观景的三个层次,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突然就想起那年我第一次看到大海的经历。
十五年前的五一,同事们一起出游青岛。长途奔波,第一天晚上在宾馆住下时还没看到大海。吃过饭,一群人兴起,循着隐约的涛声徒步去找大海。
路很宽阔,不记得四下里亮堂堂的是灯光还是月光或者是星光,只记得路面泛着水乳一般的光泽。一群人热热闹闹地往海风吹来的方向走,八岁的女儿牵着我的手,也在人群里欢呼雀跃。我们感受着好久都没有体会到的轻松和快乐。
也不知走了多久,依稀看到一个种植园横亘在我们与海之间,给人一种怀疑我们是不是走在梦里的感觉。就在我们一筹莫展时,有位看园门的大爷主动出来与我们搭讪,离家近千公里的地方竟然听到相同的口音,竟然是老乡,我们感叹于这难以置信的缘分。然后,我们就跟在老乡后面,欢欢喜喜的,仿佛走在童话里一般,穿园而过,来到了心心念念的大海边。
夜色朦胧,人影幢幢,海风微凉,浪涛拍岸。猝不及防,在黑夜的掩映下,心底深处竟然蹦出无声的呐喊:为什么是我?为什么不是我?随之而来的眼泪也像溃堤的洪水止不住地无声流淌。那一刻,海风轻柔,海浪低语,我环抱住了我自己,一颗疲惫的心得到了温暖的疗愈……
想起这一段经历,这不正是“看水不是水”吗?就在课堂上叭叭地讲起来,讲着讲着,与小朋友们眼神交汇,忽而就被他们脸上的表情打动,一层薄薄的雨雾覆盖上了我的眼眸。
下课后想了想,不仅是回忆美好,更是对着一群长大的纯真的人儿回忆,是真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