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老家办年货从腊月初八会一直延续到大年三十这一天,才算是办好了。真正的过年才算是拉开了序幕――
大年三十这天,一大早起来就是贴春联。妈妈打浆糊,我和爸爸、哥哥、弟弟一起贴春联。我们家的春联都是爸爸自己写的,爸爸写得一手不错的毛笔字,是得到全村人的认可的。因此,我们村有好多人家会买了红色、绿色的春联纸,让我爸帮忙写春联,所以,我爸写春联要花上一两天的功夫,大多时候,都是爸爸写春联,我负责拿去晾春联。于是,堂屋里满地都摆满了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春联,有方形的、长条形的,有宽的,有窄的,看着甚是气派!
等晾干以后,爸爸再负责把每家每户需要的卷到一起,等着他们来拿的时候,告诉他们,缺什么可以随时再来拿,随时给他们再写。有时候,我也会看得心里痒痒,凑上去胡乱写几个,可是实在没法贴上去,总会趁大人不注意的时候把它们销毁。因此,爸爸总会多买一些春联纸,以备不时之需。
大年三十这天,过年的气氛就已经非常浓厚了。且不说时时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也不说厨房里冒着热气的炖肉,单就是那满眼喜庆的春联就让你感觉到浓浓的年味了。
大年三十的上午这顿饭,以吃肉为主,我们兄妹几个一人拿一个猪蹄啃得特别欢,吃得满嘴满手都冒油,乐此不疲,然后再吃点妈妈大锅炖的菜,这顿饭吃的,就俩字――过瘾!
爸爸还会用一个原形的斗,里面装上麦子,圆圈插上竹子、往中间笼一下,好像一个小房子,正中间专门列一个供奉老天爷的席位,上书“天地君亲师”。斗上还要贴一个春联,上书“满斗焚香”。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爸妈几乎每日必须虔诚地供奉,上香、烧纸,大年初一这天还要摆上贡品,春节的第一顿饺子也要给老天爷准备两份,摆在牌位地前面,很神圣,很庄严!
除夕这天晚上,爸妈依然很忙,要收拾好春节这天所有需要用的东西。我呢,就坐在电视机前等着看电视,哥哥弟弟们则吃完饭刘跑没影了,不知道跑哪儿玩了。等有人放鞭炮的时候,也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拾炮(就是放鞭炮时没有炸开的鞭炮)。第二天,他们仨准会一大兜一大兜的往家里运他们的战利品――没炸开的爆竹,那个高兴劲,真比捡了一百块钱还高兴。
大年初一这天,劳累了一年的乡亲们才算彻底地放松下来。这一天什么活都不用做了,一大早起来,就是爸妈和同辈份的叔叔婶婶们挨家挨户去给长辈们拜年了,小孩子们也穿着大人们给买的或者做的新衣服,跟着去凑热闹,会收获几个糖果、几把瓜子,亦或是几元压岁钱。高兴地屁颠屁颠的,激动得又蹦又跳的!
大年初一这一天,吃饭也比以往多一两顿。春节的第一顿饭,必须吃饺子,由于守岁,往往半夜就吃了,白天还要做三四顿饭,也知道这是不是有什么讲究,也许是犒劳一下人们一年的辛苦吧!
过了大年初一,初二就要开始走亲访友了,大年初二往往要去姥姥家,其次是七大姑八大姨的,都要走一遍的。每逢爸妈要走亲戚,我们兄妹几个都会争着要跟着去,因为既可以有好吃的,还可以混几个压岁钱,特有成就感。
大年初五,也算是一个小年了,过得也很隆重。早晨这顿饭是要吃饺子的,这天得一日三餐都要放鞭炮,烧香,祭拜老天爷,灶王爷。家家户户还要点上蜡烛,过年的味儿又浓起来了!
大年初九,据说是老天爷的生日,可以送老天爷归天了,也就是把供奉老天爷的牌位取下来,跟着火纸一起烧了,再虔诚的祭拜一下。送老天爷归天,也可以元宵节这天进行。
最后一个过年的标志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这一天也是他车热闹和喜庆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似乎从早到晚都接连不断,到了晚上,也同样会点起蜡烛,烧香,祭拜,还会燃放一些烟花爆竹。有一种叫做“大花”的爆竹,特别好看,亮闪闪的烟花点亮了整个天空,看得眼花缭乱,。正月十五这天早上吃饺子,晚上吃元宵。
过完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年,就算彻彻底底的过完了,带着留恋,带着不舍,只能与它说声“再见”了。
接下来,一切都进入正规了,孩子们开学了,大人们也要考虑春耕的事了。
浓浓的年味带给我无限美好的回忆。
现在呢,早就没有一点儿年味了,有时候随便贴几张春联,也不怎么讲究,有时候连春联也懒得贴了。鞭炮更是好多年既没买过,也没放过,蜡烛也没买过,也不点蜡烛了。守岁的事也没了。
再加上好几年都是带毕业班,放假晚,开学早。天天都在学校里,几乎以学校为家了,年味一点都感觉不到了!
好怀念那浓浓的年味呀!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