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爷走了,并非没有预兆,但还是猝不及防。
手机消息一闪,我不忍读完,不想确认,把手机扣在桌子上,推得远远的。看着老师的嘴巴一张一合,但是我却不知道她在讲什么。眼泪悄然的一直顺着脸颊流下来,正巧碰到和老师目光交汇,我想笑笑,但是失败了,笑不出来。
和老爷爷相遇就注定是一场无疾而终的冒险。那是一场临终关怀活动,老爷爷是活动里面的服务对象,而我,是纠结了很久很久忐忑不安的参与者。临终关怀,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知晓它的性质。
如果知道了死亡的时间,生命进入了倒计时,要怎么活?是会更好还是更糟?
我们常常说短暂的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可是明知道不会再相遇还要不要赴一场没有结果或者明知道是终别的约?如果明知是场意外,你还要不要来?
我有很多不了解自己的地方,但是我知道离别对于我而言不是件可以坦然的事。想要克服最好的方法就是直面,可能解决,也可能更得不到解决。若是以前,我会因为避免另一种情况的出现直接放弃选择,但是后来慢慢发现其实逃避或者放弃选择才是不给机会任何机会,不给可能任何可能的残忍行为。
初高中的时候读过《相约星期二》: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一年以后与世长辞。作为莫里早年的得意门生,米奇在老教授缠绵病榻的十四周里,每周二都上门与他相伴,聆听他最后的教诲,并在他死后将老师的醒世箴言缀珠成链,冠名《相约星期二》。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套独立的生活哲学,在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什么是重要的?自私的想自己可能会通过参加临终关怀获得自我的慰藉。于是,我有了这次没有再见的再见。
刚开始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本身我就不是一个很善于表达生活的人,常常把尴尬留给空气。我怕说到不合时宜的问题,但也不知道究竟哪一些是不合时宜的问题。老爷爷打破了僵局,从闲聊开始。我只能听懂一点点老爷爷的话语,因为老爷爷常常不自觉的用到方言。老爷爷也努力用普通话和我交谈。但是多半时候都靠老奶奶的翻译。我很好奇老爷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心情,为什么面对生死,老爷爷从容,祥和,是真的看破或者看淡坦然接受还是无能为力后的强颜欢笑。具体的很多谈话内容我不记得了,但是记得老爷爷在讲老奶奶的时候整个人放光,变得兴奋。老奶奶不好意思的暂时借口倒水离开,老爷爷很认真地说“孩子,我觉得我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最有福气的就是娶了我老伴。”身边的同行志愿者想知道更多老爷爷和老奶奶的故事,老爷爷说“我是个做事很浮躁的人,但是就追她这件事,追了很多年。因为她是我觉得非她不娶的人”我说老爷爷讲的文艺,他说:“你们这些孩子什么文艺不文艺的我不懂,但是我说的都是大实话。你们就是把事情看的太复杂了或者想的太容易了,才把自己弄得很多烦恼。其实有一件事情解决一件事情就好了……”老爷爷最后主动谈及了生死,他说:“你们不要总觉得自己年轻,什么都行,什么都远,其实才不是……”那天好像听了很多故事,听了很多道理,太多了,反而难以消化了,反而被淡忘或者隐藏。也许在某一次,它会悄悄跳出来。
死亡不是时间问题,也可能是运气问题。
意外的存在,就是教给我们珍惜易被忽略的常态。
还记得那天活动过程中和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很压抑,那天一个人从医院出来走回学校,哭的没有声音,也没有原因。一位阿姨让她的孩子送给我一块糖,小孩子笑嘻嘻地跑过来递给我:“姐姐,吃糖吧,糖很甜的。”
从那以后我没有再参加临终关怀,它像是圣诞老人的礼物,意外,但多了,怕贪得无厌,面目全非。就像老爷爷教给我的,面对,接受,坦然,率真,笃定……我撤回了更像出逃的申请,和自己认真的道歉并试图握手言和。
突然想起来一句话“世间不变的就是变,唯有爱永恒”
老爷爷说老奶奶喜欢阳光,绵延的雨滴滴答答,而今天,天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