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一词最早多见于元曲。比如“元曲四大家”之一的关汉卿的作品中我们就能看到“胡同”的身影(在关的代表作《单刀会》里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之语)
拍摄于2013年12月鲁班胡同口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它的来源是蒙古语,并非标准汉语。而且“胡同”虽然年代很久远,但都是口头流传,以文字的形式标注在街道上还得是在民国时期。
北京的胡同经历了岁月的磨洗,如今我们很多胡同已经见不到了,但胡同多的时候可以说是有名胡同三千六,没名胡同数不清。在这些大大小小的胡同里,蕴含着一个又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可能就是一间小小不言的院子里就住着某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这也是北京胡同的魅力所在,它见证着北京文化历史的变迁。
我们今天要讲的胡同位于北京崇文区龙须沟附近。龙须沟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因为老舍先生有一部话剧作品叫《龙须沟》。没错,老舍先生的作品反应的就是这龙须沟这个地方的故事,是从一个四合院的几个人物的命运反应时代的变迁。
龙须沟在那个时代住的人物都是小人物,而我们讲述的这个胡同呢同样也大多数都是老百姓,主要是以匠人出身。这些匠人在这个胡同住也是有种归属感,因为呢这条胡同里面有一所他们祖师爷的庙?匠人的庙宇那就是鲁班庙了,这胡同的名字呢也是因此而得名为鲁班胡同。
说到鲁班,我这也捎带脚着提几句。鲁班可是个人物,就算放到现在,鲁班发明的锯子尺子我们还在用。而且鲁班呢是一个多面手,无论是木工还是土木建筑等人家都是鼻祖,在武器制造上也是把好手。不光是鲁班,他的妻子也同样创造力很强,据说雨伞最早的发明者就是鲁班的妻子。
鲁班胡同里的鲁班庙并不是很气派,它实际上是某些行会举行祭祀祖师爷等活动的场所,也是同业进行集会与行业管理等活动的基地。所以鲁班庙山门前面有一些庭院是专门组织聚会交流的,这些院子就是鲁班馆。对这里提一句,原来鲁班胡同叫鲁班馆胡同,后来六七十年代才改为鲁班胡同。
总之现在鲁班胡同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关于鲁班胡同的资料也十分少,只能力所能及的写这么多了。这就是关于鲁班胡同的大致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一个初步了解,总之胡同文化还是可以多多挖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