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即日常,创作即日常!
有很多样书的书店还是很舒适的。一进门就被这本书吸引了。因为是从小就喜欢的哆啦A梦,它不是一本普通的漫画教程,而是一位把漫画当一生事业的大师,把自己快50年的创作经验,揉碎了、摊开了,捧给所有热爱故事的人。
图片
藤子·F·不二雄工作台的实拍:
图片
台灯暖黄的光里,铅笔、橡皮、原稿纸堆得有些杂乱,却带着股随时能画的热乎气。
“画的人开心,看的人也享受,这样的漫画一直是我心中的理想。”
漫画是他的热爱,对于他来说,漫画不是画画,是造梦工程。
本书的名字《漫画即日常》。显然,作者已把关于如何创作融入了日常的生活之中,他的所思所想,对生活的哲学和态度,都将在其中得到展现。如果你只是以为这本书是在教“怎么画分镜”“怎么画角色”,就太小看它了。
翻开目录,就能看出藤子·F·不二雄把漫画创作的逻辑,拆解得比电影工业还要透彻。开篇就是:画漫画真的很快乐。真好!快乐,是他所有创作的起点。
图片
接着教你“像拍电影一样画漫画”:从“镜头感”到“节奏”,把漫画分镜和电影运镜的同源说的很清晰。然后“招募演员”(角色创作),他说“角色不是画出来的,是‘活’出来的”,就像大雄的胆小、静香的温柔,小夫的滑头以及优越感之类,也许你在身边都能找到这样的人。去各地寻找舞台作为故事发生的场所(到哪里去玩都是在找舞台),再设计脚本,他把漫画脚本和《金银岛》这样的文学经典对比,告诉你“好故事的核心,从来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怎么让读者期待发生什么’”。
书中的例子是他用《哆啦A梦》当“活教材”的方式。
图片
比如讲“夸张手法”,翻出大雄迟到、用“剧本打火机”编故事的漫画格子,标注每一笔为什么要这么画。讲“角色情感”,他就分析静香收到礼物时的微表情。原来我们小时候看的热血、搞笑、感动,全是藤子·F·不二雄精心设计的“情绪开关”。
“漫画创作,是给所有人的‘想象力工具箱’”
成为讲故事的高手!
总之,先开机!
这些都是创作者的必备素养。
“初学漫画时,模仿就足够了。但模仿的不是‘画风’,是‘信息处理的方式’——如何观察生活,如何提炼细节,如何用画面讲好一个故事。”
之所以《哆啦A梦》能跨越三代人:藤子·F·不二雄从不是在“画漫画”,而是在“教所有人如何用漫画讲自己的故事”。
图片
书里的方法论,对新媒体创作者、短视频编剧,甚至写小说的人都很有启发。它可以帮我们搭建摄影棚,“不需要昂贵的设备,一张桌子、一支笔就是你的片场”这和现在“手机也能拍好vlog”的逻辑不谋而合。
“用细节刻角色”:大雄捡到十日元会笑,捡到一百万会哭,在人物性格拿捏方面作者很有心得,这对于写人物小传、设计IP时很有用,可以让角色瞬间立体。
“故事是重组日常的艺术”:他说“把上班路上的咖啡洒了,写成‘魔法药水泼了全世界’”。这不就是我们做内容时最需要的“想象力转换术”吗?
这本书值得推荐给所有内容创作者。
它不是“教你画漫画”的工具书,而是一位大师把自己的人生智慧、创作哲学,甚至是“如何保持热爱”的秘诀,都揉进了字里行间。你能看到一个“普通人”如何一步步成为“漫画之神”,更能学到:好的创作,从来不是“天赋的特权”,而是“热爱的方法论”。
如果你想写故事却不知从何下手,羡慕别人的创意,却不懂如何“制造惊喜”,怎样把创作融入日常,从日常中攫取源源不断的灵感。那这本书,会是你的“创作急救包”。
能把《哆啦A梦》画了四十多年的人,教给你的,可不只是“怎么画”,更是“怎么一直画下去,并且画得开心”。
书里的每一页之中,没有发现一句“速成秘诀”“爆款公式”,但它比我见过的所有“成功指南”都有力量。
因为藤子·F·不二雄用一生证明:
真正的好故事,永远来自“想把快乐分享给世界”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