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叶兆言《仪凤之门》是在读完薛冰和叶兆言《南京传》之后,在了解南京溯古至今的历史脉络之后,对于这座城市显然已经有了更多的理解,此时读《仪凤之门》几乎是能沉浸式体验书中人物所处的时代和城市背景。这本书并没有阅读之前我所担心的悲苦或惨烈情节或者描述,当然我也清楚知道当时大势下的悲惨故事和人物并不少,南京这座城市不缺悲惨和苦难,反而克制的书写却是很难的。
这是一本虚构故事的非虚构南京传记,说是南京传记不如说是下关的风云变迁。书中是以辛亥革命前到民国建立这段时期的南京,尤其是南京下关这个片区的风云变幻,以出身黄包车夫的底层人们在这历史跌宕起伏的潮流中的个人命运,去谈城市和国家大层面的变革。并没有什么高喊民族大义或者国家命运匹夫有责,而是以底层的不知所谓被洪流推着往前走的命运。
第一次在虚构故事中认识不一样曾经真实的下关,下关于我印象是中山码头,少时常常随父亲来南京,就是从中山码头坐船到江浦再转绿皮火车。尽管学历史知道在南京下关签订的《南京条约》,后来大学所读的学校是挹江门派出所,出挹江门就是下关。后来知道静海寺、阅江楼,下关纪念碑。然后在历史的轴线上这些都是皮毛之屑。
第一次知道江宁大马路、知道南洋劝业会,挹江门进入历史的节点和事件,现在几乎不被人所知的“仪凤门”。从辛亥革命到民国的实业商业发展,下关江边的几个人命运,都贯穿其中。既是小说又不是小说,既是虚构又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