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开学,再放假又开学,不知道经过多少个循环了,又不知道还能再经历多少个这样的循环。学生时代还剩多少时间呢?不多了呀,我的青春也不多了。
(一)
开学封校,上一个星期网课,真的是无聊到爆,寝室真的一刻都待不下去了,要是有人约我出去,去跳楼我都去。这学期感觉也闲来无事,于是这几天我重拾前年的爱好,去散散步,走一走,确实舒畅多了,百无聊赖也不想学习,还是写些东西吧。
近来几天,不知为何,我时常回忆起过去的事,不是什么善事荣耀,而是过往的罪孽,二十多年,胡思乱想从未停过,胡作非为也不是没有过。很多人都觉得我是个好人,但我确实不是,每个人认识的我都不一样,我知道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样的,我比任何人都了解我自己,我真切地为我内心深处的罪恶而忏悔。我骂过人,曾和别人对骂得很凶,即使现在我仍然将脏话当成语气词;我偷过东西,在五六岁的时候,偷了一块橡皮;我赌过博,持续好几年,即使赌注是卡片弹珠;我撒过无数的谎,无论是为了满足我的虚荣亦或是掩盖我的罪行;我打过架,数不清的架,记不清的人;我嘲讽过的人,我鄙视过的人,我诅咒过的人,我已经记不清了;我利用过真心对待我的人,不止一次;我是个懦弱的人,曾经有过敢做不敢当。毫无疑问我是个自私阴暗的人,我的前二十年做了太多罪恶的事,我亏欠的人也太多了。
一直以来,那件事就一直在我心里都有个疙瘩,我深深地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愧疚。我把这件事写在了我高中记事本的第一页,每次翻开我都能看到,每次翻开我都为我的自私和敢做不敢当而愧疚。我没有勇气再次叙述这件事,我没有办法和那时的自己和解。但也正因为这件事,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朋友。
越长大才越发现真正能碰到些好好对待自己的人是有多难得,这二十年来,可能我都能用手指头掰出来。我为我愚蠢的行为也许伤害到了那些可爱的人而忏悔,我不断在克制着自己的想法,克制着行为,我不想为难身边的人,更不想伤害他们,因为朋友难交,知音难觅。但我更不愿意当个好好先生,对于那些伪善的贼子们,我想学着更加伪善虚伪,对于他们,我想罪恶以待何尝不是一种救赎。
(二)
对于长辈老师,我向来是给予最大的善意的,我从来不会真正打心底对他们产生恶意,但也只是大学以前了。大学我遇到过值得我尊重的长辈,同样也遇到了第一个令我打心底看不起,打心底厌恶,甚至我提起都犯恶心的一个人。
有的人总是吹嘘着身边的学生有多么多么爱护他,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都是骂他的话;有的人强制要求着学生举行活动配合他完成他自己的比赛,却说成了同学们都积极主动热心配合完成他的工作;有的人一年除了有强制开会任务外都见不到的人,却说成了自己关心学生生活,积极和学生交流;有的人直接不打招呼往别人寝室里塞人,开口第一句便是我以为你们都知道了,剩下的便是无穷的公关专业话术,这就是关心体贴学生;有的人通知慢半拍,半句人话说不清楚,学生留言询问却被训斥为何中午十二点来,只想着自己中午下班了,而不想想为什么学生会中午十二点来,这就是他说的关心学生。我的前室友前几天复学,学校没有他的信息,进不来学校,给辅导员打电话,想让辅导员领进来,得到了非常优美的回答,下午再说。没错,那贼子就让他顶着三四十度的高温等着,连着陪同他的父母,顶着高温,等着,这就是辅导员。积极处理学生事务的辅导员,为学生尽职尽责的辅导员。
其实话说回来,他是个很好的老师,他用行动教会了我伪善,手把手教会了我什么叫做我们一定要把表面做到光鲜亮丽,什么叫做人情事故,用动人的话语告诉我什么叫做别打扰老师中午休息,什么叫做只要对方还有一丝顾虑,如果我们在强势一方就可以为所欲为,什么叫做所谓学生工作就是用那狗屁不通的理论耗尽学生对他最后一点尊重,最重要的一点,他让我真正认识到了老师也是人,一个自私的人,一个唯利是图的人。有些老师最喜欢说的话就是,“我还是喜欢以朋友们的身份相处。”这话比一场脱口秀更加“幽默”。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被称为朋友的,他不是第一个,但绝对是最狗的那一只。
(三)
我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我的朋友真的不多,很多人真的很难走到一块去,即使是每天睡在一个屋子里的人,仅仅可以称为室友,而不是朋友。不过我想我也不需要太多朋友,认识的人是用来利用的,而朋友是用来帮助的。志同道合者为朋,意气相投者为友,伯牙和钟子期这样的知己,是我一直向往的,所以我也向来给予朋友极高的定位。
随着网络社交的发展,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出现的的确确让我们的交流变得方便了许多,但过犹不及,网络社交的出现,朋友仿佛变得十分廉价。好友列表里几百几千,朋友圈精彩绝伦,可在真正想找人说话的时候,翻遍列表,点开头像,又划走了,最后划出微信,叹了口气,还是算了吧。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已经很难找到能够交心的人了。
我从来不会仅仅通过网络认识一个人,更不会认识一个人仅仅凭借网络,但我感受过网络社交,我曾有段时间沉浸于微信聊天,我得出的结论是,这种关系薄如蝉翼,吹弹可破,根本立不住脚。这么说吧,网络上的聊天的双方,都离不开一个字——假。我们看不到手机背后的人,仅仅凭借文字能看出对方的什么呢?文字能表达人内心实质,但也容易伪装。也许一个标点符号,一个词语,就能让你产生误会,这样低成本的体验会容易让人沉迷。而文字其实是一种错觉,因为文字可以包装,文字背后的故事可以编纂,语言可以修饰,语言背后的感情可以被误解,而我们理解的,更多时候只是我们想理解的罢了。你在脑海里不断完善他的形象,不断说服自己。再者,隔着屏幕,你不知道对面是谁。在网上聊天,实际上你在沉迷一种感觉一种幻想,或一个精神寄托。你认识的人只是你自己想象中的人。有些人等你穿过文字越过屏幕,去面对面地接触起来的时候,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你浪费大把时间在无效社交上,获得了快餐式的社交快感。至少这对我而言,不值得。至于由这些社交工具衍生出的网恋,道理相同,我想我这辈子都不会碰的。
寒假的时候我时隔多年见到了我从小玩到大的朋友,也是那是我们才加了个微信,暑假的某个下午,他跟我说等会送他妈来我们村看一下他叔叔,问我在不在。今年我可能就只有这几个小时和他一起,聊一聊近况,没有办法像以前那样,但我们却都还是以前那样。他来他叔叔家总是第一时间来找我,而我总是带着他到处去浪;曾经我们无话不说,现在我们依然如此,他吹嘘着他今年找了三个对象但感到太烦了,没有自由而分手了,我悻悻笑到,一直自由没烦恼。我们从来不会在微信里聊天,但不影响我们见面时感情依旧,有时候距离不会疏远感情,只会让再见时那份情更浓厚。这,我称之为友。共同经历能缔造出牢不可破的友情,这种情意,不是时间和距离和毁灭的,更不是那廉价的语言文字构出的脆弱友情可比拟的。
(四)
我之前曾困惑于与异性相处,朋友和恋人,友情和爱情,这个界限在何处,这个度如何把控,又如何看待所谓的男女纯友谊,男女闺蜜这些事呢?当然我现在依然无法给出确切答案,这仿佛是个黑洞,搞不通,道不明,说不清,辩不出。我就说说我近来的想法吧。
首先第一个问题,我们是否需要异性密友。毫无疑问,需要。男女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上决定有些东西跟异性朋友说的的确确可能比跟同性朋友说得到的反馈更有效;在这个血气方刚的时期,每个人都有和异性交流的欲望和需求,所以我们肯定是需要异性密友的。另外,我可以肯定的是,现在很多人谈恋爱,都是因为有交流分享这个需求,当然谈恋爱可能可以获得更多,在此不多说。至于有了恋爱对象后,是否还需要异性密友,也就是传说中的男女闺蜜,我们等会再说。
第二个问题,如何界定友情爱情,朋友恋人。其实理论说起来很简单,正常来说,友情是允许一对多的,往往也就是一对多的,而爱情在伦理道德上来讲是一对一的,所以当你有两三个异性密友时,而且你和他们几乎是一样亲密,那当然不存在这个疑问,好朋友就是好朋友,你肯定不会产生我是不是爱上他们三个这种几乎不可能产生的想法。但是,当你只有对方一个异性密友时,也就是说,当友情也面临着一对一时,我们就难免陷入困惑,我对他,究竟是友情,还是爱情?更有意思的事情是,你对他的友情是一对一,而他对你是一对多的友情,你猜如果友情会发展成爱情的话,谁会先沦陷,而谁又会变成一个悲剧。而当我们从感情是一对一还是一对多的角度来分析一些男女闺蜜的行为想法,可能会豁然开朗。下面听我讲个故事,
女孩小春温柔友善,对朋友也很好,也非常得有同情心,是个十分活泼开朗的小姑娘,跟她相识的人都对她的评价很高,真是个惹人爱的小年轻,所以她身边并不缺少好朋友,即使是密友乃至异性密友都是有不少的。
男孩小霍和小春截然不同,他更偏向于慢热型,有些时候会显得很沉闷,但总会在熟人面前滔滔不绝,不时开些幽默的小玩笑,他的人缘也还挺好,但他很难真正相信别人,也很少分享自己的生活,所以虽然他有不少朋友,但是几乎没有密友,更别说异性密友了。
机缘巧合下,小春和小霍相识了,在接连几次的接触下来,他们逐渐熟悉起来,越走越近。小霍发现自己对于小春没有任何防备,选择无条件相信小春,小霍想跟小春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春同样是个好的聆听者,偶尔也会给小霍一些自己的建议,时间长了之后,小春也开始向小霍分享着自己的生活。小霍当时只觉得自己找到知音了,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后来小春和小霍也一起约着出去玩了几次,小霍感到了从所未有的快乐,他为有小春这样的密友而荣幸。
后来有一次,小霍发现小春和她的另外的异性密友出去玩了,小霍一边对着自己说着“像小春这样的女孩肯定不止我一个好朋友,很正常的。”一边心里却有着说不出的难受。他几乎没有和别的异性出去过,他也从来不和别的异性分享着生活,可他们只是朋友,那这难受从何而来呢?小霍陷入了无尽的纠结中,他渐渐发现自己对于小春的感情好像不是简简单单的友情,还夹杂着其他的一些东西。那几天,小霍辗转难眠,不断拷问着自己,甚至他尝试着不去跟小春聊天,不去想起小春,以此来证明,他对小春仅仅是单纯的友情,可事与愿违,并不是,他忍不住,他仿佛已经习惯了有小春的日子,他骗不了自己。他们的友情仿佛已经单方面变质了。
于是他开始想着去试探小春的想法。小春还是和以前一样,他们之间还是和以前一样,而拥有变了质的友情的小霍却不一样了,从前在他看来非常正常的和小春之间的交流变得不太对劲。当质变一旦发生时,一切都变得无可挽回。在错觉和冲动的怂恿下,小霍向小春表白了,这让小春有些猝不及防,小春有些手足无措,这是小春从来没有想过的场面,但小春知道她和小霍之间是非常单纯的友情,他们是很重要的朋友,她拒绝了小霍,她甚至无法理解小霍的想法,为什么好好的朋友突然就表白了?小霍也无法理解小春,明明他们感情这么好,他们分享着一切,一起做了很多的事,可小春却拒绝了他……
小春和小霍或许本就不该相识,当变质的一对一的友情碰上纯净的一对多的友情,这无异于三九天吃冰块——凉透了。他们从自己的想法出发,谁都无法理解对方的想法,小霍无论试多少次,小春可能都是一样的回复,小春小霍怎么可能会在一起呢,你们说呢?
最后我们说回到,恋爱后是否需要男女闺蜜,延续第二个问题的理论基础,如果你有两三个异性闺蜜,而且你们感情差不多好,那我相信你的恋人其实也不会说什么,但如果你只有一个异性闺蜜,那你如何确定不会发生小春小霍这样的事,如何保证他对你不是一对一的变质友情?既然已经有了恋人,就要给足恋人安全感,如果爱情变质了,那我了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五)
我发现我真的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几天封校上网课我发现我有点渴望social了,就是那种认识新的人,但关系也不用怎么好的那种,就是那种在路上碰到仿佛认识但又想不起来,等到想起来对方已经走了的那种关系,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可怕的想法,可能是深入发现太累了,时间成本太高了,所以现在我也发现,我是越社交越寂寞,越寂寞越渴望社交,逐渐陷入这样的逻辑黑洞中无法自拔。开个玩笑,这也只是我的胡思乱想罢了,凭我的性格,也不会去做这么无聊的事。
其实真的要说,我在过去的好长好长好长时间里,我都在和自己和解,找不到的东西过几天再找可能就找到了,想不通的东西放一放可能就通了,执念困住的永远是自己,折磨自己,折磨别人都没什么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的增长,困扰我的问题逐渐不再萦绕心头,失去的东西重新回来,曾视若珍宝的东西现在已经可以弃如敝履,放下些执念,与自己和解,仿佛又回到了原点,仿佛又看到了最初步入这个学校的自己,但一切仿佛又变得不一样了,是变得不一样了,多了一层虚伪,也多了一份真诚,更多了一份通透。
文字的确很廉价,尤其是我的文字,但它可以书写我的心情;语言确实可以修饰,可是我不会,不过我喜欢我简单的语言记录的变化;经历会刻苦铭心,却仅限于个人,这也就足够了,能陪我走一程的人又有多少呢?
我不是个勇敢的人,我只是个和自己和解了的蠢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