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学生日记,又碰到了他——我们班的“错别字大王”,这个绰号不是别人起的,是他自封的,因为他每写五至十个字中间至少会有一个错别字,写“晴”就是“清”,写“今”永远是“令”,“吃”字习惯性左右颠倒,很多字都莫名其妙地少些或多些笔画。我知道这不能完全怪他,小时候认字、写字时对很多汉字的认知结构出现偏差,对汉字书写的笔画顺序含糊不清,所以我从不批评他,只是每次把错字用红笔圈划出来,让他说说正确的怎么写,或按照正确的笔画顺序给他范写一遍,让他照着订正。虽然他每次都听话的订正了,但我知道他只是完成任务,我还想着,即便他是在应付,只要他能坚持,也挺不错的。
但这次写的日记我看不下去了,错误百出,字迹潦草,故我跟他说明原因之后,撕下了他今天的日记,要求他再写一遍。
重写的结果让我眼前一亮,这一遍字写的很工整,错误大多也改正过来了,所以我毫不吝啬地表扬他:“这是我见过你写得最好看的字。”并在他的日记本上写下一个大大的优。我能看出来我的表扬让他很开心,但没想到中午他会主动凑到我跟前,拿着自己的语文作业让我看,并且还问我:“老师我这次写得怎么样?”我说:“挺工整的,进步很大嘛。”他笑了起来,说:“那你再给我得个优呗。”我说好。
就是这一次,我对这个“上课从不学习的孩子”有了改观,也重新认识了他。他称自己为“错别字大王”未尝没有调侃、自嘲、认命的语气,因为他写错别字这是一种常态,他学习不好、听不懂、听不进去这也是一种常态,就像好学生习惯去认真学习一样,他也一样习惯自己在学习方面什么都不会,我特别理解他,同时庆幸自己未去伤害他,我要更坚定一点,更努力一点,帮助他跳出自己的“常态”,哪怕他基础真的很差,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会有收获的。
他两次问我要“优”,让我很惊讶,感觉他们六年级的孩子应该不会在意这些口头或书面的表扬,但我发现我错了,哪怕他们已经长成11、12岁,但内心深处依然保持童真,依然有好奇心、有渴望、有期待,认识这样一群有思想、不成熟的孩子,我很幸运,期待和他们有更多的交流,期待和他们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