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傍晚不冷不热,凉风习习,走在绿荫道上,曲径通幽又延绵不绝,小满,夏天的第二个节气,苦菜枝叶繁茂,小麦开始灌浆,如《月令》中说:“麦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满为四月之中气,故易之。秋者,百谷成熟之时,此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也”。
这个时节也让我想起麦田里的一种野草,和麦子极其相似,其德行像极了稻田里的稗子,为什么像麦子的杂草高昂着头颅而粒多饱满的麦子却谦卑地低垂着脑袋?人啊,只有多走出自己狭窄的圈子,多出去看看就会知道答案。
小满这天,有幸参加了一场读书分享会。图书馆幽静,书香盈门,会议室古色古香,同频的人从八方赶来,奔赴一场读书的盛会。
首先为我们带来分享的是蔡老师,一身正气,姗姗来迟,泰然自若地走上讲台,一来就给我们讲了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因为官场腐败而锒铛入狱的故事。
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有开头有结尾,痛心疾首地分析评判,引人入胜,随即带出了今天的主题分享,《为人民服务》。
一代伟人毛主席一生只参加过四次追悼会,有他的知音,恩人,特别有才能的人。还有一次就是张思德,他是老红军,参加了长征,负过伤,中央警备团的战士,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
蔡老师说,毛主席的所有著作中总结一下就是两个字“人民”,借张思德这个普通的战士,再次突显了“人民”在主席心目中的重要性,平凡的人也有让人感动的闪光点,一个人再平凡,只要做过一些有意义的事就是崇高而伟大的,在主席心目中,职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也,这,便是伟人的伟大之处了。
邓老师为大家分享了《第二次握手》,战后初建,科学家们纷纷投入祖国建设为了民族复兴投身事业的故事,因为一本书引出了一篇《哑巴渡》,一个平凡的老人四十年如一日地撑着同一条渡船,然而悠悠的河水却诉说了一个永恒的故事,为了打败敌人炸了一座桥,胜利后便当起了摆渡人,死后用一生劳动换来的积蓄为人们建了一座桥,是宿命是心结是因果轮回是生生不息的信念,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故事,他的一生不会说话默默无闻,死后却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这个世界。
“他那双长满老茧的手不知渡过了多少岁月?”感人至深,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两位分享老师都年过花甲,但是嗓音优美,感情丰沛,全程脱稿背诵全文,把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演绎朗诵得淋漓尽致,更是直击心灵,震撼!
还有一位周前辈用方言分享了人民日报出版的《善待自己》这本书。
他站在台上用方言边笑边说,就像一个长辈在那里和我们闲话家常一样,告诉我们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要有坚强的信心,命运打不倒的坚毅,自我强大自我发现,心中要有梦想,要学会甄别铺天盖地的信息,坚持做自己,如果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也不气馁,先过好当下。
每个人在每个时期善待自己的方式都不一样,总之,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见自己想见的人,听过之后让人为之振奋,这是一个过来人的生命感悟。
最后是小马哥的《人性的枷锁》。
从作者毛姆的生平事迹和作品介绍入手,阐述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核心观点以及本人的收获,人性的枷锁有身体的枷锁,宗教的枷锁,爱情的枷锁,生命意义的枷锁,主人公冲破重重枷锁最后体悟到,生命过程的本身就是美丽,这也是人生的另一种意义。
小马哥拿着“手术刀”层层剖析,娓娓道来,听完分享意犹未尽,拉着他再帮我讲了一遍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真想马上找来毛姆的丛书,酣畅淋漓地读一场。
最后用一个故事结尾吧。
一个行者向老和尚学习“道”
于是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
老和尚:“砍柴、挑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砍柴、挑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挑水即挑水,做饭即做饭。"行者豁然开悟。
我们读书,苦苦挣扎、寻觅,寄希望于更厉害的道理来过好一生,殊不知真理往往简单,只是,需要用一生去领悟。
柏拉图说,人们并不是生活在客观世界里,而是生活在思想家的理念通道里。希望我们能突破自我的枷锁,用阅读来解读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