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上又传出一条悲伤的消息:昨天,本是好朋友大婚的喜庆日子,但闹到半夜的喜宴却变成了悲伤的据点。伴娘杨某因酒精中毒,导致呕吐物堵塞呼吸道,窒息身亡。
她的生命终止在28岁的美好年华。
照片中的她高挑漂亮,豪气冲天,举杯一饮而尽。那可是白酒!却没想到就是这酒让她与人间告别。
从报道中看得出,她旁边有一男士正在与她拼酒,气势很盛,对着瓶子直接灌。那也是白酒!
四周的人也没闲着,围成一圈,站着观战。听说现场叫好声不断。
我想,肯定没人知道他们为斗酒叫好时,其实正把伴娘一步步推向死亡。没有人想这样,没有人希望,但悲剧却发生了。
所以说,由不得你决定,只余心酸和后悔。
新娘新郎、斗酒者、叫好者、围观者,这诸多人,可有人在她一杯杯把酒倒进肚时,劝过她一句吗?
很多人都会想,这是喜事,热闹的事,她酒量不错,喝这些没问题,甚至还可以喝更多,还有人想,喝多了大不了发发酒疯,说不定更好玩儿,更增加喜庆气氛呢,反正这是喜宴。。。
喜事、喜庆、喜宴,多少个喜啊。但结局却是悲。大家估计都不是害人之人,也不会仇恨大到置对方生死于不顾。可惜意外就是意外,不在意料之中。
现在,人死了,喜事变丧事,每个参与者心里应该都很不好受吧,毕竟,一条人命,一条年轻鲜活的人命。她的亲人从外地赶来,该如何面对这噩梦啊?
那些劝酒的、叫好的,若改天再喝酒时,还能沉稳举杯,还敢劝别人吗?
2)
开餐馆时,有一次烤鱼师傅老陈请假先走一会儿,因为晚上有个同学聚会。大家都是多年朋友,又是难得见一次面,于是他们一群老爷们喝到很晚才各自回家。估计个个都喝得不少。
他第二天说起前一晚的酒局来还两眼放光,很是兴奋。
结果没几天,不幸的消息传来,他一朋友那天晚上喝酒后回家的路上摔了一跤,人昏迷不醒了。于是他又请假,跑去探望。
回来,他灰着一张脸。人命是保住了,但始终沉睡着,朋友的老婆在旁边哭,孩子们也哭,怕朋友再也醒不来了。
老陈几个同学都心中愧疚,虽然不是自己直接害的,但多少有些关联,几个人凑了些钱,表示了一下心意。后来他们再聚会,大家都不敢劝谁喝酒了,反而还会劝那些想喝的人少喝一些。
现在看来,他那朋友还算运气,后来也慢慢苏醒了,慢慢恢复着。
谁也不敢在他面前再提“酒”字。
老陈每次说起这事,就一脸后怕,若当时真闹出人命,可怎么办喔。
3)
中国自古就有酒桌文化。最初本是敬酒,后来变成了劝酒,甚至逼酒。
敬是种尊敬,下对上,主对客,或者平辈之间的礼让。后来,上对下敬酒,不喝不好意思,也得罪人,再后来有政治权力掺杂其中,人更是可以根据自己的位置高低来压迫别人,被压迫者也只能屈从。
慢慢地,就算地位平等之人,也变着法子让别人多喝。一个个削尖脑袋,想出各样借口,或威胁,或贬低,或自嘲,或“我先干了,你看着办”,反正把酒给对方灌下去就是本事。劝酒越厉害,好像能力越强,商业应酬用的招数都带到朋友圈里来了。似乎别人喝得越多,自己越占便宜,于是,酒桌文化越来越变味了。
有时,我真不懂,那么怕吃亏的中国人,那么爱占便宜的中国人,为什么在喝酒这件事上,那么能吃亏,那么反常呢?
后来经分析论证,我想能让中国人主动吃亏的原因只可能是:
1、喝酒伤人,不是好事,所以谁喝得多谁倒霉。
大家都宁愿别人倒霉,保自己安全,于是劝人多喝,自己少喝,在这里,吃亏成了福气。大家乐意劝酒。
2、搞活气氛。
在这里,劝酒和讲荤段子的作用是一样的,就是让比较冷清的气氛嗨起来。如果有人不胜酒力,半途就高了,说些平日不敢说的话,做些平日不敢做的事,大家刚好趁机好好乐一乐,甚至还可以留在以后没事就拿出来说说,表示我看过你丢脸的样子,有种优越感。谁都不想成为被惦记的对象,打趣的对象,所以,大家都劝着酒,把这种机会让给他人。
中国人真聪明啊,这哪里是舍得吃亏呢?明明就是摆别人一道。所以,真正聪明的人不和人斗酒,也不听别人劝酒,只在愿意喝的时候喝上一两杯,全凭自己高兴。
4)
酒夺去了好多人的命,但酒并没错。错的是人,是那些拼命劝酒,或者拼命喝酒的人。
我也喜欢酒,总觉得适当地喝酒会让朋友聚会更有意思,人和人说话更畅快,还可以更有情调,人的感觉也更亲密。但这一切,都是自愿,都是喜欢,而且不能过量。
东西好不好,不在东西,在使用东西的人。
人好不好,不在赢或输,而在分寸。
在喝酒这一点上,这个度没人能把控得那么合适,所以,最好的方法只能是不劝酒,不斗酒,真正做到随意就好了。
劝酒和斗酒的过程可能很有意思,但结果也许很可怕,并不是你能承受的,因为把对方甩翻的同时,可能被甩翻的还有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