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长沙,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座娱乐之城。当然,作为湖南,乃至整个中南地区最大的城市,长沙也是一座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的城市。3000年的历史文明,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宝藏。比如,在长沙湘江河畔人流繁华处的西湖桥侧,那座颇为宏伟的杜甫江阁,就值得我们永记于心。
我所居住的地方距离湘江不远,在视线宽阔的江边岸上,那极富大唐建筑风格的杜甫江阁放眼可见。它挺拔而立,和粼粼江水彼此相对,远远望去,让人心旷神怡。这座卓尔不群的杜甫江阁,说它,写它,自然离不开诗圣杜甫。
杜甫人生中的最后两年一直在湖南漂泊,那时的湖南还没有开化,尚属蛮荒之地,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偏远地带。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但民风刚烈,山河壮美,既无闹市之盈耳,亦远离官场之纷争,正好对了杜甫的胃口,故被杜甫称之为“清绝之地”。
杜甫原本只想在湖南呆一段时间,然后继续过浪迹天涯的日子。谁料,这一路来穷困潦倒,紧接着又疾病缠身,只好暂时寄居舟中,常泊于南湖港。后因囊中羞涩,他又在江边的贫民区中租了一处吊脚楼,并取名为“江阁”。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江阁”成了他唯一可以安身的日子。这种“饥籍家家米,愁征处处杯,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艰难日子,使年老的杜甫心情倍增愁闷。但就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也没有仅仅悲伤自己的身世际遇,而是心忧天下,情系苍生。
杜甫在湖南一共留下了近百首诗,他走到哪里,诗就跟到哪里。为了纪念他,杜甫江阁录其中59首,展于世人。“江畔长沙驿,相逢缆客船”,“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树蜜早蜂乱,江泥轻燕斜”,“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类似这些字字珠玑的句子,俯拾皆是。一代诗圣,把他最后的时光和诗篇毫无保留地留给了这片湖湘大地。
肉身可以消陨,城垣可以坍塌,王朝可以没落,但一千多年之后再来读杜甫,那时那景那情仍恍若眼前,它们带着已然远逝的声韵和气息得以留存了下来,与我们一起追溯、缅怀、探询,那些杜甫在长沙并无落花的日子。
文/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