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武志红已经把在得到心理学课程更新完了,同时也放出了一串题目想让大家测试下自己所学,我对于这些题目是抗拒的,总有借口避开不看这些专栏文章,所以到最后专栏更新完了,我还是一知半解,因而不想去做题目,怕被虐,其实预示自己怕被改变,而且在我心中总是潜藏一些消极的认知“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粗粗一看这句话并没有什么,而且还感觉这句话挺诚实,我也确实被自己蒙蔽了,以为自己是一个很诚实的人,但是这句话形成了一道墙,堵住我去探索未知欲望,因为不知道嘛,所以就不知道了,以至于每次考试如若遇到自己没有好好准备的试题,我都会在考场上轻易的放弃,放弃去挣扎放弃去探索。这类自己经常说的句子被有意识觉知出来以后是不是要谴责一下自己呢,然而这些都是自己宝贵经历而已,只是我没有很好记录总结让自己一直在这个循环中不断逃避。这个逃避语句一直保护着我,我也能通过这句话可以不去挣扎的学习,这样的选择本身也是有点意义的,说实在的盲目的责怪自己软弱优柔寡断,其实还是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问题在于自体实在太过虚弱,自己一直生活在一种悲观压抑的情绪里已经是不易,又要接受选择以后难题可能让自己受到更大的冲击,不过我不想再找借口来逃避,随着年岁的增加,自己慢慢有勇气来接受这些挑战我发现这被探索也不是漆黑一片,通过学习也能够使未知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认知,这种转化的过程就很有幸福感。所以我开始重新阅读武志红更新完的专栏,一遍一遍的重复看重复听,乃至于每一遍都对自己有不小的冲击。
心理学中罗生塔尔效应:在我们的童年的时候,我们从父母或者其他养育者主导的经历中总结出了一些话,成为了自己的认知。而因为自恋的心理机制,我们不断地追求“我是对的”,我的认知是正确的,那这些话很可能就预言了我们未来的 人生。
我经常心理对自己说的: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句话让自己逃避很多选择,从而不需要太过挣扎,当然也让自己失去过很多机会,我很悔这句话,但认识到自己的经历永远是最宝贵的财富,不用埋汰自己,要正视自己的不完美。而且随着自体的增强我越来越想去挣扎着探索未知,虽然有时候会很沮丧,但这些都是自己积累的财富,跳出“无能”指责中来,不要轻易去评价别人,关注的永远是自己的成长。因为有了选择就一定有暴露自己弱点的地方,细细去体验才是不枉此生。
再来说说父母对我积极期待吧,我从小也是被这种压迫长大的,所以我我滋生出很多反抗情绪,越是逼着我越是不想走,有时可能还要往反方向走,以此来反抗他们的逼迫,我虽然也看到学习的好处和作用但是就觉得学习比不上玩游戏的快乐,因为在玩游戏能够给予自己掌控自由的感觉当然我这种憧憬向着游戏也导致游戏只是在原地踏步玩单机版,始终在一个套路里面循环这样可以让自己有一种掌控的满足感,其实要说游戏有多好玩谈不上,就是那种熟悉的感觉一直套路着自己。但是父母的逼迫其实希望孩子有更大进步以致可以不用走他们的老路,这一层意义经常被忽视,当这份意义被看见的时候,自己也恍然大悟,而且也开始慢慢珍惜与父母彼此相处的时间。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只有长大到一定的阶段才会看这层含义,开始慢慢理解,比这种积极的期待好上几个层次的是“满满的喜欢”。意识成面的积极期待常常掩盖不了潜意识层面负面期待,我小时候经常在外面玩耍会磕磕碰碰,受伤在所难免,回到家母亲一见就会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啊,粗心大意像你爸一样的。她的言语让我感觉不到积极意义,只有那些我不应该受伤的强求,但事实上小孩子在外面玩耍磕碰很正常,如若不想受伤就要远离与小伙伴的玩耍,让自己很孤独。这样的经历多了,我也就不在她面前说自己受伤了,有什么磕碰都不说了,其实在心里已经渐渐麻木了自己的感觉,不想去接触,当然母亲这样的说辞也她的道理,小时候父母一边需要照顾孩子一边又需要工作,耐性缺失,自己生活状况也不是很好,所以又能强求什么呢,现在回溯以前的经历只是让自己更好的认识自己。
我是一个比较会批评别人的人,这其实表示的是我用批评别人方式来满足自我的自恋,但是这种自恋是比较低级,是让自己远离幸福的方式,更高级的是认为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争做会赞扬会寻找他人的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