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提到让娃少吃点土豆丝,结果是比我预期的要好很多,不过的好的太多了。早饭没吃几口,自己想吃点饼干,没有及时拿给他,就开始瘪嘴要哭。平时都不这样啊,是不是在外公外婆这边都宠着他,变得娇气了。问他实际要什么就是不说,只在那里默默留眼泪,我忍不住就说了他两句。
一开始觉得没什么,结果中午的时候看他就没精神,别说土豆丝了,什么都没吃,玩也玩不动了,拿体温计来量了一下,发现是发烧了。原来容易流眼泪是发烧的关系,控制不住,身体不舒服也让情绪变得波动比较大。
这个时候感情上马上就转变过来,给他去做爱吃的面,让他好好休息,午睡的时候给他讲故事。想到这个应对方式的变化,突然想到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一个故事,科维博士本来要对在地铁上大声喧哗的孩子的父亲进行教育一番,在听到他刚刚失去妻子,孩子们刚刚失去妈妈的情况之后感情马上180度转变。
同样一件事,应对方式会如此不一样,仅仅是思维模式的一个转变,想想自己一开始也就是容易先入为主的一种熊孩子的思维。而之前学习的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基于事实,而不是马上一个人为的判断。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之前听到樊登解读的时候,有一些人刻意练习非暴力沟通的是,把步骤写在手上,说之前看看,确实是有道理的,原来思维模式太顽固,很容易不经意间就被带过去了。
【下一步行动】
也要找个好的提醒方式,让自己说话的时候不暴力一些,对于自己亲近的人更要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