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是中国人最期盼的节日,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可以说,一年以来的辛苦,都是为了年底的相聚。每次相聚都是一片和气。传统节日,定会伴随着一些传统习俗,但这些习俗有时候又让人哭笑不得。
我就遇到了这个问题。
第一件事情是:我们蒙古族有个习俗,大年初一要出去走100步。具体操作步骤如下:要先看黄历,按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来判定应该朝着哪个方位,是不是要带什么东西,在年初的时候散掉一些不吉利的、有晦气的东西。我当然不相信这个东西,怎么可能说几句吉利的话、转几个圈圈、走几步路就能让自己幸运让自己幸福呢?但是,它也没有那么难完成,就当做是陪家人散步好了,也没什么,就看如何看待。
第二件事情----老话说“七不出,八不归”,因此初七不出门,初八不回家。我本来定了初六出发去旅游,但是因为工作原因改签到了初七。我爸一听说这个消息,就直接给我打电话说初七不能走。。。甚至都等不到我下班回家哈哈。虽然我并没有因为这个再一次改自己的行程,但是,这样的事情,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会比较好。首先,关于“七不出,八不归”的解释有很多种:其中一种为:七不出,说的是出门前,有七件事没办好不要出门。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平常我们说的开门七件事。以前出门的人往往是当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须安排好家里的生活才能出门。八不归,说的是出门后,有八件事没做好不要回家。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古人的八条做人基本道德准则,违犯了任何一条,都是对不起祖宗,都无脸面对家人。所以这种说法,这里的“七”和“八”不是指的正月初七和初八,而是指的一些事项的数目。按照这种说法,“七不出,八不归”肯定是不成立的。当然,还有其他的说法。因此传统的一些习俗,可能会导致影响到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因为很多传统习俗的来源都和当时的社会现状紧密相连。放到现代社会,定会有诸多不适。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取舍?传统的、能流传下来的东西,必定有它的意义在,那咱们就庆祝或适当遵守就可以;对于它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东西,就抛弃它,辩证地对待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