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的“我们”是泛指,写这篇文章的我,依然热血,二货如初。
还记不记得16岁的你,阳光又纯真,稚嫩而冲动,满腔热血又充满相信,但你对自己不满意,你急切地想要变成大人的样子,成熟、圆滑、通透。那时候的你,如果上帝让你拿20年的光阴去换,你会不会做这笔交易?
下午有个讲座,我听了一会儿,有点坐不住。想着还有个稿子没写,就溜出来回去写稿。
在大厅,迎面有个人给我热情地打招呼。由于是逆光,我有那么几秒钟没有分辨出对方是谁。走近,原来是某系统单位的老乡,北大毕业的高材生姑娘。
跟她认识五年,我们平时交往并不多,有微信,但从没聊过天。应该说算不得朋友。但每次,她看见我,总是超级热情地打招呼,还会聊一会儿。
有时候我也会恍惚,我们有这么熟吗?想一想,我们山东姑娘都热情,这是一大优点,我理解。再就是,情商吧。
关于情商这个词,我越来越觉得,说白了,就是心思越来越细腻,心眼越来越多,说话知道听话听音,身边事懂得察言观色,能忍,也能装罢了。
至于所谓高情商就是让别人舒服、不让别人和自己尴尬之类的话,是情商的更高境界罢了。普遍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大小环境里,如果有善意做加持,高情商大概就是,达到自己目的的同时,让别人也开心。
话说回来,姑娘看见我第一句话就是:“你一点都没变!”
紧着又补了一句,“变漂亮了”!
我回说“胖了胖了”。
她问我是不是上两会。我知道她肯定看到了我昨天发的朋友圈,上面还有我ps过的照片。
后来路上我一直在想,明明说我一点没变,怎么还变漂亮了?我清楚地知道我什么样,所以就能听出她只是客气寒暄而已。但我又一想,虽然这话不实在,但我肯定不会生气,甚至还很受用,明知道这是假话。
这就是常说的“会说话”吧。即使明知道说的是假话,说得让人爱听,至少不烦。
然后又聊了几句她调动了部门的事情。一开始,她说自己忙,调到了新部门。话到半截,看出来她不想说调部门的事。也许是低调和谦虚。
我看出来了,紧接着就问她调哪里了。我理解中,那是更重要的部门。
又聊了几句其他的事,最后像往常偶遇一样,热情地再次相约哪天聚聚。
这只是一件引发了我思考的小事。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随着时间流逝,世相看遍,人间烟火的胁迫与冲刷,我们都变成了自己当初向往或厌恶的那种人。
稚嫩、活力、冲动、天真永远是青春的标签。并没有谁愿意或者可以永远热血、永远不屑一顾、永远棱角分明。
这就是生命注定的旅程。
时光给每个人的面庞,都会刻下一道道岁月的痕迹。它会夺走那些青春的东西,变成生活重压下的油腻中年,苍苍老年。
我们变得通透圆润,但也不再单纯。
对于中年人精这个词,最先体会到,是看一些综艺节目。
比如窦文涛,马东,蔡康永,高晓松,马未都,等等。
他们涉猎书籍、世事广博,人生经历丰富,对生活、对人性有透彻的理解。看他们说话,真是话语可做刀枪。
也许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成年人之间的交流,眉目顾盼间,都闪着玄机。稍一不留神,就可能错过关键信息,或者掉坑里。
但又一想,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之余,偶尔闪烁着那么一点真,才更可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