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目中无人》读后感
上次我们讲到,三,理解层次。分六层。上三层决定下三层。
上三层的改变一定会影响下三层。但是下三层的改变不会影响上三层。
如果想要变成高维的人,就一定要养成在上上三层思考的习惯。
下面从下三层开始逐一解释。
第一层,环境:时间,地点,人,事,物,钱,设备等。
打个比方,有人说,我们现在销售不好做,大环境就是这样嘛,都不好做。
这是把业绩不好归因于环境。最底层次的思考方式。
同样的市场,为什么有的人照样卖的很好呢?(这样想的话就是自己的问题,会很痛苦,所以找个环境的借口比较容易,也比较舒服,但是自己永远在最底层思考,永远也不会有长进。)
有些领导者说,伙伴们不配合我,我也没办法。
这同样是归因于最低层的环境。我做了,可是伙伴们不配合,是他们的阻碍,是他们的错。(这同时也是第一身的角度思考,在位置感知法中也是最低层)
为什么伙伴们不配合呢?如何才能让伙伴们配合呢?伙伴们心里在想什么?他们想要什么?如何能够共赢?
习惯了在最底层思考的人,换成这样的角度思考是很困难的,但是非常值得。一旦开始向上思考,改变就开始了,就像我这近两个月来的神奇变化。
其他的,诸如:公司定价不合理,折扣太高,赠品太少,给异业小伙伴的带单奖太少等等。都是在环境层思考。
我简单的做一个分析:1,几十年的大公司,行业里的老大,你说定价不合理?搞笑嘛。所以,这肯定是你的思考角度的问题。它一定是合理的,就看你怎么理解,你如何理解就会带给客户什么样的感受。如果你都觉得不合理,顾客会买单吗?2,关于赠品。我们代理的都是第一流的产品,我们首先是凭着产品过硬的质量卖出去的,质量才是我们的卖点。当然不排除有时候需要用赠品来压单,很多顾客习惯了要赠品,感觉没有赠品就亏了,产品也不想买了。我没有做过销售,我是在臆想,纸上谈兵,有没有可能是产品的好处还没有讲透?跟顾客的情感沟通还是处在买和卖的关系?如果所有的关系都处理好了,赠品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不是达成交易的杠杆。如果让我去做销售,我远远不如现在的伙伴们,我也做不到我所思考到的。在此,我只是想或许可以给伙伴们一点启发。3,关于带单奖。不可否认我们的奖金不是最高的,每家都有适合自己的奖金制度,为什么一定要和别人比?自己先在心里比较,自己心里头的气势就矮了一截。在给到异业小伙伴的时候这种矮一截的羞愧感会传递给对方,对方拿了我们的奖金或许还会想:你们家给的真少,再也不给你们带单了!另一方面,奖金情况在整个行业里其实都差不多的,大家心里都有数,高的也不会高出太多,低的也不会低多少。其实对方未必有这样的想法,是你给到对方这种感觉。如果我们觉得这个奖金是正常合理的,在对方嫌少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去解释,让对方接受。如果钱花出去了还落了埋怨成了关系的结束点,这是你想要的吗?为什么给奖励?是希望推进双方的合作不是吗?怎么做怎么说才能达成这个目的?这是需要思考的。
2,行为。在这个环境中,你做什么?怎么做?或者什么也不做。
比如,你此刻在读我这篇文章,读就是此刻的行为。
昨天下班的时候我和大姐顺路发宣传单,我们做了发单这样一个行为。
早晨上班,选择走路去,就早点出门,选择打出租车就可以晚点出门。
行为就会带来结果。什么也不做带来什么也不做的结果。
回到销售行业,领导每天都有明确的规定,各种各样的增加顾客的方式,每一样做到具体多少数量。总是按时完成的伙伴业绩自然是高的,总是打折扣完成的伙伴,业绩居中,什么也不做的挂零,最后就干不下去辞职了。
3,能力。我能做什么?我有几种选择?
除了我们常见的学一门语言、技术是能力外,销售能力,管理能力,谈判能力等是广义的能力,它们是一种综合能力。
我上一条讲到的这种简单听话照做其实也是一种能力。
昨天我在群里看到烟台张大姐跟顾客的沟通,是一种让人很舒服的境界,这绝对是一种能力。
这三层就是,什么时间,去哪里,做什么,用什么方法,是我们天天都在思考的,叫做表意识。
改变人生的上三层,很难意识到,叫做潜意识。
其实表意识只是潜意识的外在表现而已。它们是一体两面,是统一的。
4,信念。每个人都有很多很多的各种各样的信念,正是信念决定了人的行为,行为决定了结果。
举个栗子1:我曾经有个病毒信念“没有人爱我”,疗愈过程粗见(详细的还没整理),做自己的内在父母,滋养内在小孩https://www.jianshu.com/p/2ef4d1e1b091。
在这个信念之下的我,不敢与人交往,不敢与人对视,对视嘴巴就抽,太紧张了。我一度觉得我有“社交恐惧症”。于是我就缩在我的蛋壳里,像套中人一样把自己包裹起来。所以我选择做财务,跟数字打交道,不用面对很多人。
那时我一直觉得,人各有所长,最重要的是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我的优势就是数字,耐心,我就适合做财务。虽然收入上刚刚能养活自己,都不能养活孩子,但是我不知道出路在哪里。于是业余时间学英语。我也不知道学了能用在哪里,只是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感觉,来对抗焦虑。
这就是典型的“上三层平时很难意识到,但是却决定着下三层”。
自从那次疗愈发现了潜意识里的病毒信念并改写了新的信念“所有的人都爱我”之后,我愿意去打开自己的蛋壳,我愿意向外看一眼。
也非常感谢我的公司,所有的领导,同事对我的鼓励,包容,和爱,加速孵化了我这颗紧闭自己的蛋。
举例2,我还有一个病毒信念是“成长的羞愧”。这个信念很奇怪,我能够发现它我觉得很神奇。
成长怎么会羞愧呢?
缘起是我想挣很多钱,我制订了很多计划,至多坚持一个月,每当挣了一些钱,心里就惶恐不安,当失去的时候反而松了一口气。这深深地阻碍了我,有过很多次成功的自我疗愈经验的我,敏感的知道这里面一定有问题。于是又专门针对这个做了一次自我疗愈。详见1,语言的伤害https://www.jianshu.com/p/3782b452486f。
详见2,反思“对成长的羞愧”https://www.jianshu.com/p/3e70a48856f0
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信念对我的人生影响太大了。其实它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如此之大,只是它深藏在潜意识里,我们觉察不到。
疗愈之后,我建立了新的信念,“自由成长的喜悦”,我对自己的意像从鸡蛋变成刚发芽的小草,吸收着阳光雨露努力伸展。
我还是要感谢我的公司,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包容员工,在我想要成长的时候立刻就感受到这股滋养的力量,在这种氛围里,我疗愈的特别快!我今天早晨在一个妈妈群里分享这种感觉:在这个公司9个月的时间里,比我爸妈三十多年给到我的鼓励和支持都多得多,我一直渴望的,公司给到我了。
从三月底到现在,我的成长不仅表现在工作中,我正在申请加入督导部,用自己的成长和感悟去带动伙伴们,在薪水上,也突破了我心中的极限(我曾经觉得3500就是我能够到的极限了),我知道我未来的薪水空间还很大,因为我们是一家“不设限”的公司。还有我的家庭中,我跟父母时常剑拔弩张的局面,慢慢缓和,到现在非常和谐的感觉。我妈甚至开始给我做便当做午饭,这太神奇了!
回到主题,信念对人的影响就是这么大。
信念决定行动,行动带来结果。
5,身份。你是如何定义你自己?你如何定义你这一生?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之前因为一些病毒信念,我对自己的定义就是一个小出纳,我觉得我干不了别的。
当换成新的信念之后,我申请领导在公司里做了一次读书分享,领导很重视,在准备这次分享稿的同时,我给自己重新做了一个定义:做公司文化的建设者。(我有点大言不惭,哈哈,后来去烟台总部分享时才知道我们老板有做成文的文化,我当时又改了:做公司文化的传播者。)
当有了这样一个身份定位后,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自我要求:
1,做员工和公司之间的粘合剂,永远鼓励,包容,引导,一言一行都要朝着增加团队凝聚力的方向去做。
2,积极回应领导的号召,做氛围的带动者。
3,读书分享,传播团队文化。
(接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