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诊所做治疗的孩子,天性使然,大多都很闹腾。然然是个例外。小家伙不到五岁,清秀帅气,寡言少语。虽然话不多,治疗倒是很配合。常常是我问了许多的话,而他只是一双大眼睛在我的身上和房间里来回溜达,并不回答。看得出来,爷爷是个很传统的人。大约是觉得老不答话是很不礼貌的事情,于是在旁边总是一个劲的催促加埋怨。孩子像没听到一般,依旧自顾自的一双大眼睛在房间里扫来扫去。见此情景,只好善意的商量着说:要不爷爷到外面溜达一圈,休息一下可好?我尝试着从然然带来的玩具车开始聊。这是个慢热的孩子,可说到车,就如同挠到了他的痒痒肉。一聊开,只一会儿功夫就把家里收藏的上百辆车给我介绍了一遍,甚至唐山的姥爷也进入了我们的话题。爷爷诧异的说:这孩子在这里从不跟人说话,除了您。言语中流露出信任与尊重。爷爷是个很有教养的人,每一次孩子治疗结束,他都会说:您受累了!并主动帮我把孩子弄乱的床单整理好,甚至把桌边的小凳都一一的归置到位。一天天的熟悉,男孩子调皮爱动的本性显露出来,一日,孩子来的很晚,已到了中午快下班的时间,不想让爷孙俩再跑一趟,就把他们留了下来,爷爷觉得歉疚,不停的提醒孩子,不要乱动,免得耽误阿姨吃午饭。我开玩笑说:没关系,太晚了,我就跟然然一起回去吃饭,好不好?想不到然然完全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热诚而期待的眼神看着我说:真的!不然阿姨就到我们家去吃饭吧!我爷爷刚买了一个大西瓜,我还可以给你看我的好多车!明天我可以带你一起坐城铁,我们去看小火车,我们还可以带上帐篷,在那里住一晚。然然一句接一句的说着,眸子里仿佛闪动着期待的那副画面,让我顿时好似感受到了帐篷外的那堆篝火的热情。这大约是我这辈子赴的最美好的一次约会了!
之所以由衷的喜爱孩子,就是为此吧,他们的天真无邪总能触动你心底里最柔软、最纯净、最善良的部分,感动你、温暖你、洁净你。
初春的天气总是变化多端,一场骤降的气温,不耐寒冷的孩子们生病咳嗽的更多了。天天和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即使每天很小心的戴着口罩,还是被传染上了感冒,咳嗽的撕心裂肺。黄药师拿出了他的壮药,吩咐说:吃了我的药就好了!老黄来自广西南宁,一个很不起眼的小袋子,里面装着一些褐色的粉末,据老黄说那是壮乡流传下来的集保健、治疗与一身的中药,效果自然是不用说的好。但他一口让人听着颇费力气的鸟语,却让人感觉他像个江湖郎中,如果不是在诊所,如果不是做了同事,我是万万不会选择相信的。谁知道里面会不会放一些违禁之类的东西?会不会有毒?会不会成瘾?还好,服过后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但也不曾有任何改善。诊所里,每天仍然回荡着我和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咳嗽声,服药的事很快就忘在了脑后。一天午饭后,黄药师对我说:你的咳嗽还没好,应该再继续吃我的药,两天就好!老黄很笃定,虽不是很相信,但身在异乡,能有人关心,已是非常的感激,出于怕他难堪,我说:我给钱,你给药,不然我也不好意思了。老黄象征性的收下10元钱。又一次疑疑惑惑的吃了他的壮药,没想到两天后症状真的完全消失了!我亲自见证了壮药的神奇。内心里开始懊悔对老黄无端的猜疑,无以回报,为了表示我对壮药和老黄的尊重,在有患者前来咨询时,主动充当了老黄的翻译,私下里又给老黄改了一个亲切且更具权威的名字,尊称他为:黄老邪。
休息的时候,和艳儿一起去了国家博物馆。被一个声音吸引了过去,裹挟在展厅内的人群中从远古走到夏商周。那声音像有磁性,不断的聚拢着周围人的脚步,人团越来越大,展厅显得拥挤。一路穿越到了南北朝时期。最后的一段结束语真挚感人:我叫张朋,来自西安,因为热爱,做了国博的志愿讲解员,每周末都要从西安飞到北京,虽辛苦,可乐此不疲,孩子们都喜爱地叫他“朋朋哥哥”。“让我们更多的走进博物馆,走进历史。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我听过的解说中,他并不是最精彩的,但却是最动情的。他对历史甚或只是一个器物的描述都带着他的理解与热爱,让人觉得仿佛是在身临其境的穿越历史。出口成章的典故、妙语连珠的描述,带着远古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我第一次感觉到文物不再只是鉴定专家口中,价值几钱的一个个冷冰冰的器物,它们带着远古的印记,不止有温度、更有灵魂。遗憾着,下一周没有机会听朋朋哥哥继续精彩的讲解了,那是我最喜欢的一段历史:元明清时期。
辞了职,暂时住在艳儿的家里。艳儿的家在丰台,虽是自小一起长大的玩儿伴,可还是有着一种打扰的歉意。儿子翔哥工作在朝阳的一家知名律所,一个月的时间竟有大半出差在外。这一周周五到家,周日下午还要返回银川,时间很紧,可还是坚持约了艳儿阿姨和冬娃一起吃顿饭。时间定在了周六的中午,地点则安排在了离我们更近一些的六里桥。这已经是第三次邀约,之前的两次都流产于不凑巧的时间,可见儿子的诚意。临近出发,一贯休闲随意的艳儿换上了她的喝茶服:一件暗红色及膝旗袍裙,穿上了她并不喜欢的高跟鞋,还化了淡妆。这种仪式感让我心里生出些许莫名的感动。儿子因为远而晚我们一会儿到,白色T恤,斜挎着黑色的背包,一条休闲短裤,清爽、简约而时尚。几周不见,胸大肌在体恤下越发凸显出掩不住的力量,心下很是欣慰,想到儿子背后锻炼时的挥汗如雨,真的很佩服孩子的坚持。菜单转了一圈,交到了儿子手里。荤素主食加甜品饮品,量不大,但都挺精致。带着乡音的服务生周到又麻利,一个沙漏督促见证着他们的上菜速度。聊天,很家常。儿子自始至终没有提为什么一定坚持请阿姨吃饭,自始至终也没有跟阿姨说一句麻烦辛苦之类的客套。那是一种让人舒服的小桥流水般的随意,暖暖的,很温馨!
汪增祺老先生说:“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使人觉得,活着多好啊!”老人家曾写过一首诗曰: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感触于老人家的人间送小温,于是记录下身边每一次小小的温暖,去柔软每一个冰冷或坚硬的内心世界。活着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