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
21天可以培养出一个好习惯,
那么一年就至少有12个,
给自己一次机会放空,
和孩子一起成长
1
早上做完早餐,女儿也刚好听完练习曲准备起床。刚一进房门,女儿睁大眼睛看着我,告诉我今天星期二,晚上有围棋课,我微笑着点头。
按照平时的习惯,我下班有点晚,赶不上送她去上课,由爷爷先送过去,我回家后去接她下课。因为女儿从小跟着我,自然也是很亲近。
洗漱完吃早饭,女儿对我说:“妈妈,我放学回来先把钢琴练一遍,再做2页习题,然后去上课。下课以后,如果时间还早的话,在楼下玩一会。”对于女儿的安排我很满意,当然表示同意。
近一年,女儿成长很快,各方面进步都很明显,自己能做的事情都要求自己动手。上了兴趣班后,女儿对时间观念越来越强。
对于上学前、放学后各时间段该干什么事情都很清楚,周几上什么课完全不用操心。甚至有时候爷爷会忘记今天有课,女儿会一早就提醒。
课程表早已记在了她的小脑袋里,印在了心上。而每次的课后作业,她也能自己安排好并独立完成。对此,我很欣慰。
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的,我们也曾经有过困扰的阶段,在实践中慢慢地才摸索出了方法。
2
女儿还没上幼儿园之前,曾经有一段时间,因为自己工作繁忙,需要经常出差,女儿随奶奶放养了一段时间。
那时候她一天的生活大多以电视为主,看不完的动画片,偶尔出去玩也是一个人独处。没过多久女儿性格完全变了一个人,不太说话、内向、不自信,甚至和同龄人有点格格不入。
在小区里玩的时候因为慢热,经常就是粘着大人,不敢去跟陌生的小朋友一起玩。对于女儿的这种表现,我有悉心开导过,鼓励她融入小朋友之中,最后还是没有成功。
她经常会担心朋友不跟她一起玩,因为小朋友的记忆都是短暂的,时隔一段时间没在一起玩,就会生分了不少。说到底还是因为不够自信。
因为女儿的关系,我换了一份工作,在女儿身上倾注的时间和精力也慢慢地增加了。在邻居的推荐下,我给女儿报了几个兴趣班。
初衷不是能学多少本领,只是想打开女儿的视野,锻炼下她的独立性和胆量。还记得上的第一节独立课是英语课,女儿哇哇大哭,没过一会又自己开门出来了。
虽然我心里也是不忍心,但还是克制住自己的心软,把她赶了进去。从那时候起,女儿就知道了,课堂上再怎么哭闹也是没有用的,课还是要上。
既来之则安之,此后的几次课,女儿虽然还是有点战战兢兢,但已经不再哭闹,进了教室就安安静静地坐着等老师。上过几次课,和同学们熟悉后,渐渐地也会在一起玩。
各个兴趣班大概上了半个学期左右,女儿以前的开朗的性格回来了。每次下课时,女儿拿着任课老师的奖励卡笑着第一个冲出教室,愉快地和任课老师以及同伴们说再见。
认识朋友的速度也比以前快多了,对新世界的探索逐渐增加。我开始松了一口气,付出终于有收获。女儿的改变让也我看到了希望。
原来再多的言语鼓励都抵不上孩子自己的一次历练。陪伴孩子,然后让她们自己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收获比预期要大得多。
女儿喜欢上兴趣班也是这个时候开始的,兴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入了门,上课就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
女儿上课从不迟到,课堂上和老师的互动也很积极;下课后,她会主动告诉我今天的课后作业。业余时间,我会陪着孩子一起看书、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她看她的,我学我的。只是无论她学什么课程,我都会先看一遍作业,对女儿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放手让她自己独立完成。
这样她会明白作业是她自己的事情,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而独立完成,则是让她感受作业完成后的成就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女儿近一年来的表现还不错,上台锻炼的机会变多了,自信心在不知不觉中树立了起来。
3
孩子是上帝带到我们身边的天使,更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在孩子的身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不断地丰富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引路人,培养一种有效的学习习惯会受益终身。
现在,女儿开朗又自信,生活中体贴又懂事,而我省心了不少,说起来我应该是最大的赢家。
齐悦梦想社群第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