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曾经,我找到了投资的圣杯》中,发表了一下对小市值策略的缅怀和感慨之后,不得不面临着一个问题:
策略渐渐失效的情况下,账户的里面的资金何去何从。
这时候,我想起了被我遗忘在脑海角落里面的多因子策略。市值大小是选股因子的其中一个,那么其他因子呢?是否也能为我们投资提供指引?
毫无疑问,肯定是可以的。无论是市值因子,还是前不久火爆全场的“雄安”因子,对投资都有明显的指引,只是适用时间的长短不一而已。
不管是什么因子,可能都存在失效的时间。假如我们能够动态的获悉因子收益的情况,知道哪些因子有效、最近收益好,然后使用这些按照这些因子进行选股投资,效果会怎么样?
激动了一个晚上,开始将想法进行实施。
1 对各个因子的历史收益进行回测
这一点本来让我纠结了很久,因为想要在回测中利用回测的结果,除了人工处理,好像没有比较好的自动化方式进行实现。
直到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研究】量化选股-因子检验和多因子模型的构建》。
文章通过计算一个股票组合总的流通市值,实现了不同日期下的对比,明确了组合相对的涨跌幅。
重复对比获得涨跌幅,并累积连乘,很容易就得到了一段时间内的回测结果。
虽然中间没有计算手续费,不过我需要的,是对比的是不同因子之间的差异,并不一定要接近实盘的回测结果。所以,这样的回测,也就能满足我动态获取历史数据的需要。
2 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回测结果进行评分
因为目的是想要找到最近比较有效的因子,所以考虑的都是因子近期的收益情况。
将各个因子在最近一年、半年、一季度、一个月、一周的收益情况进行降序排序,并且按照一定的权重,计算排序得分,分值越小排名越前。目前,我的计分的权重如下:
最近一年:0.1
最近半年:0.2
最近一季度:0.25
最近一月:0.3
最近一周:0.15
如果你非要问,这个权重到底是怎么得来的,我只能说,鬼使神差,_。
这里列出来,仅供大家参考。
3 回测的结果
我对小市值策略的幻想时间,2015年3月23日到2017年3月23日:
我的二八轮动小市值策略实盘时间,2016年6月6日到2017年4月20日:
更长的周期,2007年1月1日到2017年4月20日:
通过和小市值策略那好得难以想象的收益相比,这个策略确实还略显不足,不过应该还有优化和提升的空间。
目前的回测仅仅是通过单个因子获得的结果,肯定会有更好的收益评分权重、更多的因子组合方式、以及多因子评分权重,我正在不断地测试,大家期待我的结果吧。
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您也有兴趣的话,请在电脑中打开阅读原文链接,拷贝研究和回测代码,一起研究下吧。
4 注意
计分的权重在1721行代码,改起来容易。
十二年的历史回测数据,大概需要运行16个小时左右,可以将百度云盘中的文件上传到研究,直接使用。
5 附录
用于回测的因子:
成长类因子: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营业收入环比增长率
净利润同比增长率
净利润环比增长率
营业利润率
销售净利率
销售毛利率
每元利润总额
每元营业利润
每元营业收入
每元所有者净利润
每元未分配利润
每元资本公积
每股盈余
规模类因子:
总市值
流通市值
总股本
流通股本
收盘价
每元资产总额
每元所有者权益
价值类因子:
市净率
市销率
市现率
动态市盈率
静态市盈率
质量类因子:
净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收益率
资产负债率
流动比率
总资产周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