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从两岁半左右开始,女儿的一些行为突然发生了变化,已经形成的行为模式消失了。
比如吃饭问题,她从一岁就开始自己用手捏菜,用勺子吃粥和米饭,有段时间却死活不肯用手拿菜了。明明刚给她洗完手,她也总是举着小手说“手脏啊,手脏啊”,让我用筷子夹给她吃。虽然现在已经自己吃菜了,但还是常常让我喂饭。
再比如上厕所的问题。两岁的时候她已经学会自己独立上厕所,现在却每次都要我陪着,帮她穿脱裤子,有时还非要我抱着她尿。虽然我每次都会跟她说:“多多长大了,可以自己上厕所啦”,但只有少数几次会凑效。
最让我头疼的是她还尿床,这一个月来差不多每天午休时都要在床上尿一泡,弄得衣服和褥子都湿透了,隔尿垫就跟没用一样。一遇到阴雨天就尿的更厉害,所以看到变天我就紧张,下雨可怎么晾晒啊。
以前吧,也还好,午休也就一两个小时,要尿的时候她就会醒或者扭动一下,我就会及时抱她下来尿。现在可好,要么是尿了一点动静都没有,要么就是睁开眼睛的瞬间就尿了,然后就坐起来大哭:“又尿床了,又尿床了”,我就哭笑不得的过去帮她换衣服。
每次我都和她说尿的时候要叫妈妈,要下来去厕所,她每次都爽快的答应,但该怎么尿床还怎么尿床。尿多也可能和她爱喝水有关,每天都要喝好多白开水。
这些事经常让我感到头疼,除了反复的和她说,再也无计可施。后来想起西尔斯好像对这种行为的倒退有过描述,就赶紧翻书重新学习下,也希望对有同样困扰的你们能有所帮助。
西尔斯认为,成长中的孩子是向前进两步又要向后退一步的。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孩子的心情在平衡状态和不平衡状态之间来回摆荡。当他们向前迈入从未涉及过的领域时,或者在寻找新朋友、尝试新事物的时候,伴随着尝试出现了焦躁不安。由此就带来了养育问题,这是相当正常的。在每一个阶段中,风暴过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平静。
女儿在两岁到两岁半之间的时候,的确是表现非常的乖巧能干,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做。也就是说,两岁半前她是处于自我成长期,来证明她自己是独立于我的。所以这段时期我不需要干涉她的尝试,给她鼓励和赞赏就好了。
两岁半之后出现的这些问题,是她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本领而进行的练习。着急没有用,只说一遍也没用,只能耐心的反复的引导她。
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女儿最近特别喜欢让我抱着走,而且还是像小婴孩一样横抱。要知道,她自从一岁起学会走路,从来都不肯让我抱着走。我抱她的时候,她就全身放松,很享受的偎在我怀里。但这么热的天,我真的抱得好累......
按照西尔斯的说法,女儿这是处于“重新进行亲情连接”的阶段,这个阶段好比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加油站,这时候孩子正需要进行情感上的燃料补给。可以好好的利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这个间歇,这是修补沟通中出现的裂缝,巩固亲子关系的大好机会。
所以,尽管很累,每次我都会抱她,任由她撒娇,吃饭的时候非要像小时候一样坐我腿上我也没拒绝。
现在,你是不是也有些明白了。
育儿本来就是一件需要耐心和等待的事业,希望我们都能陪伴孩子顺利度过每个成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