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很可笑,在十八岁之前我一直以为所有的粽子都是甜的,直到那次在南京的姑姑家,第一次吃到了带有咸味的肉粽,才惊觉原来粽子不仅有甜的,还有咸的,不仅有红枣馅的,还有肉馅的……看,我是多么的孤陋寡闻,完全是一个没有见识的乡下傻妞。而我之所以没有吃过咸味的肉粽,完全是由于家乡的风俗和饮食习惯,从记忆起一直吃的是甜粽子。
在我的家乡,端午节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这一天,所有嫁出去的女儿都要早早回娘家和家人团聚,学校也会比往常早放学,让学生们都早点回家过节(那时候还没没有执行端午放假的条例)。
我们那里过端午的风俗和全国其他地方大致一样,端午节那天一大早就给门上插上菖蒲驱邪防蚊,各家各户都备上熟鸡蛋,煮熟的大蒜,桃子,葡萄,苹果等各种水果,为了招待回娘家的姑娘和串门的亲戚相邻。当然作为端午节的主角,怎么可能缺少粽子呢。
其实在端午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已经在准备粽子了。先准备大包艾叶,有的人家准备的是芭蕉叶,都提前洗干净并放在水里泡上半天,待叶子变得柔软了,再拿来包粽子,这样可防止在包粽子的过程中叶子被撕破,能保证粽子包的严实。一般都是吃过响午饭开始包粽子,我们那地响午饭一般是下午两三点吃,全家人围坐在一张大圆桌旁,桌子中间放着一盆已经浸泡好的糯米和艾叶,于是包粽子正式开始了。
我们那个地方虽说属于北方,但其实是处在南北分界线上,饮食习惯上和北方没有一点关系,更偏向于南方,但是和南方的区别也是蛮大的,所以到现在我一直搞不清我们的饮食习惯,每当有人问我饮食上属于南方还是北方时,我总是一脸尴尬……
包粽子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拿着粽叶舀米时,一定要用手抓,看着晶莹剔透的糯米从自己的掌心一把塞进裹好的圆锥体粽叶里,心里满足极了,仿佛已经尝到了粽子的香味。家乡包粽子用的馅一般有三种,蜜枣,蜂蜜,红豆,全部是甜的。而我家每年端午包粽子必定是这三种馅,从没换过别的,所以在遇上咸粽子前,我一直吃的是甜粽子。
包粽子也是一次家庭聚会的时刻,全家男女老少一边围坐着包粽子,一边拉家常,说说笑笑,好不热闹。还是孩子的我们总喜欢挤在父母身旁,也拿着艾叶像模像样的包起来,其实包粽子是假,凑热闹才是,往往一个粽子还没包好,地上已经掉满了糯米粒。要是在平时,妈妈早就开始嚷起来了,一边玩去,不要在这里凑热闹。可是今天是过节,妈妈竟然啥也不说,还说笑着任意我去。可见端午,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值得期盼的节日。
粽子包完了便是煮粽子,一定要要放在灶上煮。是那种农村烧火的大灶,上面填着一口大锅,把粽子放进去,添满水,盖上盖。灶里开始添上几把大火,炉壁内顿时烧的通红,不一会儿就闻到了粽叶的香味。然后开始添着小火,慢慢煮,大概三四个钟头就闻到满屋子的糯米香甜味。这时候也差不多是傍晚时分了,家家户户都在煮粽子,走在村里,能闻到整个村子都弥漫着粽子味,那香味甜而不腻,混合着艾叶淡淡清香,真让人垂涎三尺⋯⋯等粽子煮好了,妈妈便把火熄灭,锅里换成冷水,把煮好的粽子搁置在里面一整晚。
第二天便是端午节了,我早早起来,迫不及待得拿起粽子就往嘴里塞。经过放置一晚的粽子更加美味,加点白糖,越发香甜了。去学校前我还不忘带上几个大粽子,到了学校和同学交换着吃,虽说一样都是甜粽子,但各家包的味道还是不一样的。下午放学的早,我一溜烟跑回家,家里早就摆好了饭菜,这天的饭菜定是非常丰富的,满满的一大桌,全是我喜欢吃的。家人就等我回来一起吃饭,大家边吃边谈,诉说着今年的天气和收成。我满心享受着一切,竟如过年一般开心热闹。
如今,我在外工作了,过端午也很少回去。每次在外面吃着买来的粽子,虽然口味更加多元化,但总吃不出家乡粽子的香味。大概,最香甜的粽子总是要和家人一起亲手包着才美味,而那个小时候一起包粽子的端午是我多年后总会回想起的最美好的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