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日更坚持得久了,最初的焦虑感消失了,就算晚上到了九点十点,同样可以趴下来写上一两段话,没那么有深度,也不在乎是否有“含金量”,更不介意自己的文字有多少干货。依旧只是平铺直叙,想到哪写到哪的风格,已经习惯生活里有文字陪伴,就像习惯了多多的存在一样,觉得这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可割舍的重要一环。
静下来半个小时或是一个小时的时间,我很享受,写下此刻的所思所想,有苦涩就写苦涩,有快乐就写快乐。一点一点地戒掉自己的迎合,争取每一段话都为自己而说。
我想改变一些害怕冲突的软弱性格,所以试着去表达自己的意愿,该拒绝的时候勇敢让自己说“不”。当然,就像一个好习惯的形成很难一样,要改掉一个坏习惯也相当不容易。每次表达不同意见时,还是会忍不住地“反思”自己,一种莫名其妙的惯性反思。我也知道过度的反思容易造就自我否定,是不利于自信心养成,但有时候自己无意识。
就像今晚,有人提议既然公司不提供专业的培训,我们就应该私下组织,让老员工拿出周末的时间来给我们培训技能。我打心里是排斥的,我觉得我应该表达出我的不乐意,于是也就说了自己的态度:偶尔的一次我还能接受,比如说这周末为了营会需求,我们私下做一个医疗培训,那么我可以去参与,可要是往后每周都要拿自己的私人时间来培训,我就觉得累得慌了。我明确表达自己不愿意周末时间也被工作占据,我说生活和工作还是得保有空间,长时间的无法划清界限的话真的会难以忍受。
然后,有同事提出异议,说要想有所精进,就得有所牺牲,那不能又想要技能,又想要轻松。我觉得他是混淆了概念,公司明明承诺过要给我们专业的培训,我也不认同占用同事的私人时间来给我讲解非他专业的技能的行为。可当时的我面对异议,我心里自然地生出来一种自责来,不自主地站去他们的一边了,有了一段时间的自我责备,也觉得自己不能吃苦,不愿意有所付出。
但是,这会儿脱离了那样的环境,没有大溜的声音可随以后,自己的声音又渐渐地浮出来了。我发现还是不愿意去做那样的牺牲的,如果可以我只希望自己宅在家里看看闲书,哪怕什么事情也不做发发呆也情愿。
毕竟,最近的我又变得“脆弱”了,会不时地被情绪击垮,我再不想勉强自己了。
现在的我变得尤其珍惜内心平静的生活,不想为任何事情、任何人再动干戈了。没有轰轰烈烈的日子真的很好,我好像也放弃了要活得轰轰烈烈的心,只觉得内心安宁便别无所求,放下了对任何人的期待,也不希望自己对他人的有渴望,哪怕是多多你的也是一样。我希望自己给她足够的自由,让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让她在自己投入最多精力和时间的地方有所得,如此才能彰显生命的公平。
内心的火该燃的还会继续,而不该添柴的地方也不想去费心费力,虽然听起来是挺颓丧的,可自己倒是觉得舒服多了,有些挣扎如果放轻松了身心,反而就像溺水的人借着人体密度又自然浮上水面了,像是意外捡来的喘息一样,觉得生活轻松了许多。
有时候,简单一点很难,就像听腻了别想太多的劝戒一样,突然有一天选择沉默了,大家就觉得你变了,懂事了。
于是,我明白了如何变得简单,如何变得易于满足,本质本真的东西也更容易看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