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红楼梦》 话贾府中秋节

“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此句出于清嘉庆年间一位叫得硕亭的文人,成为当时清朝读书人的一种共识,由此体现出古典小说《红楼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红楼梦》之所以能成为四大名著之首,是因为其在文学、历史、哲学和社会等方面的深刻探讨和独特的艺术表现,使其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红楼梦》又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源于其内容包罗万象:通过其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展现了封建社会从贵族到市井百姓各个阶层的生活、文化、习俗等方面,无所不包,无所不含。

毛泽东曾说过:“不读红楼梦,不足以了解封建社会。”

其次对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入领悟:作品融入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饮食文化、茶文化、园林建筑、传统节日、人事管理、音乐戏曲、诗词歌赋、服饰文化、古玩器具、丧葬制度等,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对封建社会生活的全面描绘,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审美体验。

一部《红楼梦》,200百多年来,引得世人从古说到今,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本书写的太精彩,内容太丰富,所涉及的知识太过博大精深所至。

就拿节日来说,红楼梦里的节日可谓络绎不绝,细心一点就会发现《红楼梦》为我们提供了两套节日体系。

一套是流传下来还继续传承的伦理型节日,涉及春节、元宵、端午、中秋;另一套是被渐渐遗忘的自然型节日:花朝节、芒种节、上巳节等

花朝节,农历二月十二,这是一个迎接花神就位,百花萌动的日子。

芒种节,农历四月二十六,主要习俗是祭饯花神,象征着花神的退位和众花的凋零,为花神送行的日子。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又叫春浴日、中国情人节、女儿节,最早是水神祭祀的习俗,人们在这一天祈求水神保佑丰收和平安。

上巳节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在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称为“祓禊”(fú xì),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论语》中有:“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描述的正是一次孔子带着弟子过上巳节活动:阳春三月,穿上新做的春天的衣服,跟着五六个成年的朋友,带着六七个少年朋友,在沂河里游泳,在求雨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载了上巳节的盛况。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上已节这一天,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围坐在小溪边玩起了曲水流觞的游戏,就是让装满酒的酒杯沿着溪流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要把杯中的酒喝完再作诗一首,如果做不出来便要罚酒三杯。

一群文人喝酒斗诗,一共作了37首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成就了《兰亭集序》。

《红楼梦》中则描述了芒种节当天的场景,大观园中的女子们打扮得花枝招展,热闹非凡,早早起来,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用绫罗绸缎叠成旗帜,系在花枝上,为花神送行。

黛玉在芒种节这天葬花,宝钗在花丛中扑蝶,成了红楼梦里经典画面。

由此可见,似乎古人更重视亲近自然,崇尚自然,也风雅浪漫。

对于现代人来说,随着农耕文明的衰落,城市中人和自然的隔离,起源更加古老的自然型节日已经逐渐萎缩了,上巳节、花朝节基本从当代中国人的记忆里消失,我们的生活几乎只剩下伦理型节日。

伦理型节日,像贾府这样的公卿巨族,过年是一件极为严肃的大事。之所以严肃,首先是因为要祭祖。

且看这阵势:宁荣二府从大门开始,中轴线上的九层正门,一路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的巨型蜡烛,点得如两条金龙一般。真是壮观!

祠堂里,贾母作为最高辈分的长辈,对着祖宗画像拈香下拜,数百位家族子孙一齐跪下,瞬间把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台阶上下塞得满满当当。

随着众人一起一拜,耳朵里听到的都是金玉首饰的叮当之声,鞋子衣服的飒沓之声。

这样的场景,对今天的人来说,已经相当陌生了。

但专注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和教学的董梅教授则认为:这其实并没有隔膜。

每年大年三十儿,人们最向往的就是家人团聚,欢欢喜喜吃一顿团圆饭,其实这跟过去那种肃穆的祭祖仪式的诉求是一样的,比“团圆”更深层的关键词就是“血缘”。

祭祖,完成的是对于血缘源头的致敬;而团圆,完成的是对家人、族人的血缘信念和亲情联结。

在贾府,除夕之夜的团圆饭叫“合欢宴”,喝的汤叫“合欢汤”。

到了中秋节,贾母赏月的时候,动用的桌子、椅子,一概都是圆的,为取团圆之意。合欢、团圆,都指向家庭成员的聚合。

《红楼梦》中关于中秋节详尽的描写,主要在第七十五、七十六回。作者用了大篇幅的笔墨,来描写贾府一场举家团圆的中秋夜宴, 在这个“中秋节”发生了许多经典的事件,对《红楼梦》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其实,《红楼梦》到第七十五、七十六回,贾府不再是以前那样繁荣昌盛,而是日渐衰败,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内忧:管理混乱、财务管理失控、经济捉襟见肘,权力争斗和利益矛盾冲突明显。

加上这个中秋节,正遇上贾敬的丧期;大观园又历经“抄检”风波;晴雯、司棋、入画又被撵走;薛姨妈带上宝钗宝琴出园去了;王熙凤、李纨病了。

外患:江南甄家获罪抄家,家产抄没,人口要押解到京城治罪。《红楼梦》中甄家和贾府是对应存在的,甄家的一切都是现实,贾府的一切都在梦中。甄家的遭遇,就是贾府未来的遭遇。

但尽管这样,贾母还是极力费心地要亲持主办这次宴会。贾府的老少爷们史无前例地齐聚一堂团团圆圆。

但是,宴会气氛却十分的诡异凄凉,颇有几分“最后的晚餐”的意味,令人感受到浓郁的末世衰颓的气息。

不过,这中秋节于显赫的贾府而言还是很重要,基本的流程与讲究并没有减少。

中秋节的各种习俗,从准备瓜果、月饼,到开祠拜月,再到赏花赏月、击鼓传花游戏、月下听笛、以及最后湘云黛玉对月联诗等,将古代贵族之家过中秋的全景展示出来。

八月十五这天,白天男子先开祠堂,带领众子侄开祠行朔望之礼。

晚饭后,宁国府的贾珍尤氏夫妇便来到荣府,陪着贾母一大家人过中秋节。

贾母见能到的家人都已到位,即说:“此时月已上了,咱们且去上香。”由此,贾府过中秋正式拉开序幕。

上香就是焚香祭祖拜月 ,地方选在嘉荫堂,此时的嘉荫堂内灯火辉煌,月色与灯光交相辉映,香烟缭绕,气氛祥和而又庄重。

嘉荫堂前的月台上,焚着斗香(用一炷炷的香堆成塔形,点燃顶上一股便可以一层一层的燃烧,一斗香可以燃一夜),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邢夫人等一干女客皆在里面久候。地下铺着拜毯(tǎn)锦褥(rù)。贾母盥(guàn)手上香拜毕,于是大家皆拜过。

拜月后,该赏月了,到哪里赏月呢?贾母说:“赏月在山上最好。”可见,贾母追求的生活品味很高,她觉得赏月必在高处。

家人们就劝她,那里路滑、风大、晚上冷,贾母也不在意:“多穿两件衣服何妨。那正是赏月的地方,岂可倒不去的。”

贾母所说的山上是指凸碧山庄。当时为了接待元妃省亲,建了大观园,大观园中建筑类型之丰富、景观数量之繁多数不胜数。其中有这样一组建筑,它们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共同组成了赏月、祭月、咏月的建筑群:凸碧山庄与凹晶溪馆。

凸碧山庄位于山之高脊,突出于山巅之上,故称“凸碧”。

凹晶溪馆位于水之低洼,环抱在池水之畔,故称“凹晶”。

凸碧山庄和凹晶溪馆,是相互呼应的一对建筑。

这“凹、凸”二字,历来少用。

大观园建好的时候,需要一些匾额对联,贾政有意让宝玉来试才题对额,顺便考查他的学业,因为园子非常大,宝玉也只拟了几处,有存下来,有删改的,剩下没拟的,黛玉她们姐妹自己把没有起名字的拟出来,给元妃看,元妃就说给贾政看,没想到,贾政看了很喜欢,凡是黛玉拟的一字不改的都用了。

可知,“凸碧、凹晶”之名为黛玉所拟,也确实符合她风流别致、奇巧新雅的诗风。

凸碧山庄是一座敞厅,所谓“敞厅”,指两面相通的大厅堂,因其开阔宽敞,故而便于赏月。厅前有平台,旁有桂花,可容纳数十人。

此时的凸碧山庄厅前的平台子上,已布置妥当,用围屏隔成里外两间,一干女眷坐在里面。桌子椅子都用圆形样式,取团团圆圆之意。

坐席也十分讲究,贾母一定是正对明月,居中而坐,左垂首贾赦、贾珍、贾琏、贾蓉;右垂首贾政、宝玉、贾环、贾兰,团团围坐。只坐了半壁,下面还有半壁余空。

本来女眷不能入家宴正席,但老太太感叹人少,就请了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到前面大桌来坐。

可见,封建时代,即便是中秋家宴,也体现出浓厚的家长制气氛,尊卑观念与男女有别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那时,若没有一家之主明确的安排,媳妇女儿是不能同桌的。

依次坐好后,贾母便命折一枝桂花来,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花到谁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

游戏先从贾母起,次贾赦,一一接过。在这轮游戏里,平常不苟言笑的贾政,以及好色贾赦都参与进来,贾政讲了一个“怕老婆的男人喝醉酒赔罪"的笑话。

轮到贾赦时,讲了个“母亲偏心”的笑话:

有一个孝顺儿子,母亲生病了,请了好多医生来看都治不好,没法,儿子只好请了个针灸的婆子,这婆子说,病是心火所至,针灸一下就好了,儿子听说后说:心怎么能针灸呢?心见铁会死人的。

婆子说:我不针心,针肋骨。

儿子说:这肋骨离心也太远了吧。

婆子说:这你就不懂了,天下父母心偏的人多着呢?

贾母听后半晌不语,慢慢喝了口茶才说了句:“我也得这个婆子针一针就好了。”

贾赦知道自己的笑话引得贾母不高兴,赶紧用别的话岔开,贾母只得作罢。

“击鼓传花”传到宝玉时,宝玉说不会说笑话,换个别的吧,其实不是宝玉不会说笑话,而是当着他父亲的面不敢说,贾政呢,对宝玉总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不好好读书,不求上进,见宝玉说不会,就让他即景作一首诗,宝玉作了诗,贾兰、贾环都分别作了诗。

从贾赦、贾政的点评态度,亦可看出这贾府家庭关系并不和谐,勾心斗角亦然明显。

宝玉的诗,贾政奖励了儿子一把从海南带的扇子。贾环的诗,贾政给了差评,贾赦却大赞为“侯门气概”,还赏赐了若干顽物。

贾母知道男人们不便久呆,应个景就行了。一来这么重要的节日,他们有自己的节目,二来他们在,拘谨别人,大家都不开心。

所以待“击鼓传花”一结束,贾母便令贾赦贾政等:“你们去罢。自然外头还有相公们候着,也不可轻忽了他们……。”

于是,贾赦等人公进了一杯酒后,方带着子侄们出去了。

待贾赦他们走后,贾母便令撤去围屏,两席并而为一,另“擦桌整果,更杯洗箸,陈设一番”,与姑娘们继续团团围坐赏月。

这天贾母兴致非常高,还命拿大杯来斟热酒,邢夫人等只得换上大杯来。

因夜深体乏,且不能胜酒,未免都有些倦意,无奈贾母兴犹未阑,只得陪饮。

贾母又命将毡子铺于阶上,将月饼西瓜果品等类都叫搬下去,令丫头媳妇们也都团团围坐赏月。

中秋时节,正值八月中旬,桂花、菊花等花卉盛开,贾母带领大家赏桂花,之后还回到席间享用热酒。

等到二更时分(21:00-23:00),月至中天,贾母看到月亮比先前越发精彩可爱,便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

她说不要听民乐合奏,音乐多了,反失雅致,只用吹笛的远远的吹起来就够了。

不一会儿,果然听得笛声从那壁厢桂花树下悠悠然然地吹过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静,众人陪着贾母吃着茶,喝着酒,听着清音,一时“烦心顿解,万虑齐除"。

众人都说这音乐好听,但贾母却说,这还不太好,须得拣曲普越慢的吹来越好。

由此可以看出,贾母不仅是音乐鉴赏的行家,而且品味和艺术休养极深,她深知在这样美好的月色之下,唯有笛声最为相配。

贾母提出要听笛声,初衷是为了增添节日的气氛,但悠扬的笛声反而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哀愁与寂寞。这种氛围不仅突显了贾府的衰落,也让这个中秋之夜变得更加意味深长。

直到四更天(1:00-3:00),在大家的劝说下,贾母才不得不宣布宴会结束,出了园子。

众人散了,却还有两人并未去睡觉,这两个人是黛玉和湘云。在贾府的中秋夜宴上,贾家的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团团围坐,母子夫妻,父子、兄弟、爷孙团圆了。

独独留下林黛玉和史湘云两个外姓的表小姐落单,黛玉触景伤情,湘云感同身受,这一对小姐妹悄悄离席,互相开解。

她们离席来到凹晶馆,贾母刚才说,赏月山上最好,湘云却说:“这山上赏月虽好,终不及近水赏月更妙。”

的确,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波光铺开来,令人神清气爽。

面对这样的景色,两人不禁诗性大发,联起诗来,吟出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样著名的诗句。

正当她们联出那对妙句时,突然一个人从清池边转了出来,大赞“好诗”,吓了两人一跳,一看是妙玉,原来她也没睡,在池边赏月。

便邀二人栊翠庵品茶,妙玉还续完联诗,云:“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

此时,天已快亮。贾府那年的中秋节,真正降下帷幕。

从中可以看出贾府的奢华,以及对中秋节的重视。不过,在贾府团聚过节的热闹氛围里,却缠杂浓厚的凄凉冷清气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9,110评论 6 50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443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5,474评论 0 35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881评论 1 29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902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698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418评论 3 41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332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796评论 1 31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968评论 3 33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110评论 1 35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792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455评论 3 33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3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130评论 1 27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348评论 3 37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5,047评论 2 35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