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四川人在语言上面是绝对不会妥协的,在本地从来都是一口川话。尤其是老一辈的人,遇到外地人问路的情况也是坚持说方言,仍觉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其实这并不是排外,习惯使然而已。
每当听到有不同的方言,我都会竖着耳朵去倾听,回想一下以前是否听到过类似的腔调,仔细去分辨到底是南腔或是北调。由于对方言的关注,久而久之,我发现自己练就了一种听话说家乡的小技能。当听到别人说话时,即使不能准确给出对方来自的省份,但对于方位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很多标志性的方言不用说,比如东北话,粤语,只要一张口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我有幸到河南逛了三两天,那边属于中原,说的北方中原官话。前两年中秋节从湖北到江西去看一位朋友,和他走在南昌的街道我也有注意听周围的声音,确实赣语太复杂,湖北省周边的黄冈和某些市县也是这语系,结果玩几天回来我连那里的腔调或许都没印象。我也到过方言宗师汪涵的大本营湖南,汪涵对方言掌握到了什么程度呢,他还不光是听,还能自己说,节目里的嘉宾刚讲完自己来自于哪里,他就马上用当地的方言跟人家闲谈两句。这是得有多少的阅历累积而成的,说实话,不得不佩服。
捋了一捋,拿我以前的几个经历来说吧。在公交车上听到一小女孩喊边上的大妈”大佬子“。然后根据腔调一听就是我老家长寿那边的,一闲谈果如其然。上次有个叔叔买我家水果,我听出他是河南口音,跟他随便谈了几句。前段时间从石桥铺坐地铁回杨公桥,听到边上几个像老板打扮的中年大叔们在高谈阔论。我越听越像上海话,于是我悄悄问了下离我最近的一位,我说叔叔你好,你们说的是吴语吧,他反应了一会儿说,我们是浙江的,我说欢迎来重庆,他笑着说谢谢。隔了一会儿他们一行人在我前一个站沙坪坝下车了,另外一个梳着油头的大叔还回过头来看我,我友好地说我听出你们是江浙那边的,然后他也笑了,挥挥手下了地铁。
我的感悟就是这么的点点滴滴,很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