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工作的機會,認識了一位國內大老闆。從和他聊天的語速之快可以想見,這是一位精力旺盛、思維敏捷的人,同時,他也是一位很有理想的人,他想把事情做成。對於下屬公司的項目,他也很是關心,不時親自指點,言語中帶著強烈的期盼。下屬們當然也盡心盡力了,但是,事情的進展卻不是想像中那麼順暢,原因在技術欠缺,至少國內沒有相關過硬的技術。
這裡我要聊的就是技術了,軟件技術,中國的軟件技術相對於美國是很落後的。因為尖端技術人才的缺乏,我國的軟件行業發展看似迅猛強、繁花似錦,但是呢?我想是千瘡百孔。因為核心技術欠缺,紮實幹實事的人欠缺。互聯網火了,聰明人都去搞那個了,大把大把賺鈔票啊!互聯網是幹啥呢?給Android開發app,給iOS開發app,前端,後端……但是,絕大部分用到的軟件都源自美國,偶爾發現國內大牛做的Java script庫,我都會興奮好久。我們學著用來自美國的軟件,耗費了大把的光陰,人家一升級,咱就必須關切。悲哀。咱咋就不能開發自己的基礎軟件呢?OS,數據庫……華為公司成功了,他的成功將國內採購網絡設備的成本大大降低了。如果再有一家國內公司像華為一樣實實在在地搞出基礎軟件或其它各行各業的專用軟件……想想可以,但人才呢?
都說教育體制有問題,肯定有啊!不然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乍就培養不出足夠的人才!中國的學生肯定比美國多很多倍吧,從概率來講也會培養出更多人才啊!人才是怎麼造出來的呢?文化背景、家庭背景、接受教育的背景、個人選擇……國範圍的文化背景,地區性的文化背景,城鎮的文化背景,鄉村的文化背景……我們倡導的是一種什麼文化呢?我覺得可歸納為“服從”二字。小時候不少朋友被誇為乖孩子吧?其實說白了,就是奴性。你能指望奴隸幹出偉績嗎?不可能的!別說埃及金字塔是奴隸建造的,如果沒有擁有自由思想的法老,奴隸其實就是飯桶,而已。所以,要成為人才,必須要有寬容的文化背景。或者,這人天生勇敢。比如毛澤東先生,他當年在加沒少挨打吧!但他很勇敢,勇敢地去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最終成了人才,更是偉人。
有了成為人才的基因,剩下的就是接受良好的教育了。當然,國內的教育大體弊端頗多,容易禁錮人的想像力,而想像力是創造的源泉。這樣的教育是不好的,如果接受此等教育,必成書呆子,百無一用。所以,除了上學讀課本外,如果能給莘莘學子提供第三方的、自由的學習途徑就好了。
當年鄉里有位學霸,老是考全年級第一,但人卻挺聰明。後來聽說他喜歡看課外書,金庸先生的小說幾乎過了一遍,當然,還有很多其它課外書吧。我想,自從他開始看課外書,他精神中的自由的靈魂也就在萌芽了吧,漸漸地知道自己的需要、自己應該怎麼走下去。後來考入浙大,後來讀博,成了人才。
那麼,怎麼給國內莘莘學子提供第三方通往“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學習途徑呢?很多人說是辦學校,此其一,但我更喜歡的途徑是開圖書館,在中國每一個鄉村都有一個中型圖書館,每個市縣都建一個大型圖書館。這樣,當莘莘學子們學習累了,就來圖書館充充電。當然,圖書館免費進入。紙質書是要有一些,但作為21世紀的圖書館,或許可以加入一些電子化閱讀的工具。
搞一個全民閱讀賬號如何?每個人一個閱讀賬號,通過設備登錄讀書,書就像紙質書,但可以通過電子筆在書上做筆記,包括文字筆記、語音筆記、圖形筆記……您可以隨時查看過往的讀書筆記。一個平板電腦嗎?得大一些。書的內容可以更電子化一些,當然,要更美。
美國的鋼鐵大王卡耐基先生把全部財產用於在美國建立遍地圖書館,讓美國人民大大收益,我的想法正源於他的實踐。美國當今的富有程度有他建立的圖書館的一份大大的功勞的。
國內情況如何呢?我來自鄉村,小時候家裡還行吧,能買得起幾本書,但沒有特別強烈的喜歡。只記得曾經對一本小叔叔的《一千零一夜》分外喜愛,小叔叔都說送給我了,可最後卻讓小叔叔的姐姐給硬拿回去了~~在農村,小孩子接觸的除了課本就其他知識來源了吧,現在有網絡,可上面的垃圾太多,小朋友容易走入歧途。如果他們身邊有一個圖書館,那麼……
後記,混世界三十年,一事無成,我知道這才是我最想做的,只怕沒有機會了。記錄並分享出來,希望有能力的人能為自己的家鄉添一座好的圖書館了。
消除教育不平等定是現代中國最大的善事。
祝福。
如果得以實現,那位大老闆就可以輕鬆地關注他作為大老闆應該關注的事情了吧,而不是一些具體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