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公众号开始写,今天是第7天,鼓励下自己,继续10天的目标。
我为什么要写作?初衷?
写作的直接目的就是想成长,想改变自己。以前读书,忘的忘,断断续续地,读完过几天或过几个月还记得啥?前路不通或效果不佳,不如尝试换条路走。且有不少人走成功过,甚至学习方法上也验证过,关键是自己做,坚持去做,以及过程的反馈、练习、总结。
经过6天的写作,自己对阅读、阅读的思考、阅读反哺写作,或写作过程的思考、写作反逼阅读,对读写相互促进的威力也算初有体验。
写作作为一项技能,可以提升个人影响力或品牌;阅读和写作对学习成长的提升可以累积,有复利效应,关键是坚持下去,1年、3年或更长,要坚持到快速增长点,后续才有指数式的增长。
写作还能干什么?小孩的作文课,虽有不同,但也可以教小孩。甚至想到:自己老去之后,能给自己的后辈留下什么?万贯家财,那还未知,且不去想。关键是写作过程中的阅读、反思,学习方法、经验却是可以说的,言传身教,小孩的成长肯定比不写好;以后还可以给后辈留点家书什么的,也未尝不可。
那我该如何梳理写作流程?
今天看了芝本秀德的《如何高效写作》,不仅强调了思考技能(另写思考技能的书),还强调了写作程序(流程),可以参考参考,后续可以增补和细化。
1、确定信息(主题):想要说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一句话概括
自己或读者或用户,现状和想要的状态家之间的差距,即问题,通过什么措施或行动,消除差距,又思考如何用一句话传达或表达。
自己个人方面,主要就是学习或工作上的问题,又该如何去做,怎么思考到具体行动上。
2、分析读者:自己或读者读得懂、好理解
分析:主要是给谁看?站在什么立场?背景了解有多少?事情经过了解多少?担心什么问题?有什么倾向?喜欢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距离(跟读者)有什么?等等。
一是自己的成长分析;二则是给予别人的启发了,这涉及用户思维方面,多想,多用。
3、收集点子(想法、主题、素材):记录想法
自己一条一条地写,思考对比,分组;或直接搜索知乎或百度找问题,思考如何用一句话表达清楚。
随身带着小本子,随时随地写下想法,做好记录整理。
4、写概要:架构,行文顺序,回答自己或读者最大的“疑问”
架构:用什么样的内容、用什么样的流程顺序进行传递。保持连贯,避免出现跳跃和噪声。
5、写草稿:以随时扔掉的心态写
重视完成的态度,后续才有修改的机会。
6、推敲:删除与主题无关的噪声
一遍一遍地读、斟酌字词、句子和段落主题。
7、精炼:修改,优化表达,增强说服力
重视逻辑,按逻辑关系修改。
写标题,强调主题,突出强项。
以上写作流程涉及写作的方方面面,关键是写,持续地写。
努力方向:好文章的标准、用户思维、怎么选题、素材积累、结构框架、逻辑、论证、学习写故事和写观点、怎么刻意练习写作、怎么变现等。
路还长,继续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