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s://testerhome.com/topics/4774
以下是恒温的后记
大
概是夏天,龙虾店,Monkey用他的油手从包里抽出合同,一份关于小道消息,一份关于大话2中Appium章节。我也用油手签了名,然后把自己的一份扔一边,继续拆龙虾。我本想写一章,几万字很容易。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个写故事的人。我爱好写各种小段子,鬼故事,写一些自得自乐的小散文。所以,几万字,就是几十个小段子吧。所以这样的想法让我深陷写作泥潭。
我很早就列好了框架,也起了个自以为漂亮的开头。然后就因为工作繁忙搁置了。不是专职作家,只能抽取碎片时间填写内容。我可以花半小时创作一个完整的小故事,但是对于这种技术类的体系文章,碎片化的创作真的非常磨人。通常,我要重新把之前写的看一遍,以防承接不上。然后把将要写的东西在脑子里过一遍,以防写歪。这准备工作就要花很多时间,结果只能写几百个字,更多的时候,还没开始敲键盘,就被打断了。所以最好的时间就是深夜,一个人慢慢地爬格子,代价就是常年顶着黑眼圈。
其实创作本身倒不是件难事,难得是要想读者需要什么,或者我想传达给读者什么。你需要不停地变换立场来反复读一段文字,确保双方都能接受。不过这次我着实任性了一把。我没有花心思在任何基础的东西,或者写了,也是一笔带过,我花了大部分篇幅在厘清Appium 背后的原理,我不敢说我写的全对,所以希望读者也可以带着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来读。
写书不易,写一章尚且如此,何况几十章。这点我很钦佩陈晔和所有技术书籍的作者。这是群非写作科班出身的人在为整个行业布道,不图利,一点名,却要付出大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如果读了我们的文字,请轻喷。
有约不赴夜过半,闲敲键盘落灯花。是为后记。
以下是Monkey的后记
首
先让我先说句最重要的话吧,而且要说三遍。“终于写完了!终于写完了!终于写完了!”是的,本书的编写实在太煎熬,看着这本书就如同看着这一年半的光阴。我一直问自己,人生能有多少个一年半呢,为这本书的付出令我自己都为之感动。
一件一件来讲吧,最初计划是很快就能够写完这本书,原因是我计划了本书很多内容会摘自TesterHome,比如Gradle等大部分内容,但最终你们却没有在这本书中看到。因为当我写了10多万字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把自己以前在TesterHome上面写的东西放在书里除了充字数以外,其实意义不是很大。经过了很艰难的思想斗争之后我选择还是删除那些内容,这个决定打乱了原本所有的目录和计划,所以最终完成的时间比预计的要晚了很多。
本
书最早计划的时候并没有两位作者,但为了让读的人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我选择了让张立华(恒温)来编写“Appium”这个章节。从本质来讲其实很少出现在一本书中一个作者只去写一个章节这样的现象。我做出这个决定主要有两个原因:
我肯定不适合去写Appium,因为我不够了解
Appium是第二本书必须有的章节,身边最让我值得信任而且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的只有恒温
我个人臆断当初恒温答应我的时候可能真的就觉得是一个Appium的广义上的入门,但直到他真正去写的那个时候开始,我相信他多少后悔接了我这个活,毕竟想和真正去做是很不同的。我一直吐槽的是“我很讨厌那些抄官方文档的作者和书”,恒温也是一直被我这个槽逼的很难受,毕竟Appium这种开源的东西很多走官方文档是没有办法的,但最终在我看来恒温很好的完成了这个章节的编写。我相信从你们阅读下来就会有明显的几个感受:
通过自己的理解很好的理顺了Appium的架构实现关系,而不是纯粹的翻译了官方文档
写了很多结合了实际的项目和实际使用的经验
展望了未来
这些在我看来已经足够了,大家能够很明显的看得出来恒温在编写这一章的时候用心和想表达的意思,虽然Appium本身是足以出完整的一本书的内容,但我相信精华的的部分都已经包含在了这个章节内。所以当我拿到恒温的最终稿之后我震惊了,这个章节的完成度非常高,逻辑也非常清晰,关键是其在细节上比我用心太多了。所以我甚至可以说恒温这一个章节的付出在某些程度上是可以和这本书其他所有章节里我付出的努力是对等的。
再
者就是来说说难点吧,其实自从最早的目录被打断之后我一直在想的是这本书接下来要描述什么,要表达什么。因为《大话移动App测试1.0》的很多反馈都是说技术不够深入,所以最早本书的定位就是完全集中在技术。但随着我这一年多变化之后,我依然认为技术不是唯一去考量测试的标准,测试依然是一个需要综合能力极强才能够胜任的岗位,包括思想和情商以逆商。最终我还是决定将本书打造的和《大话移动App测试1.0》一样的一本技术+洗脑+吐槽风格的书,也许这才是广大读者愿意看到的。
从
完成时间来讲,第一章的专项测试可以说花掉了整本书的70%以上的时间,我希望呈现给大家的是一个完整的概念,是一个看完能够知道真正的专项怎么去做的效果,而不仅仅是几个工具怎么用。这可以说是一本书最大的难点,我相信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无论去看一本书或者Google一些技术,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我们能够大概明白用什么工具,往什么方面去学习,但总觉得离开能落地很远很远,就感觉永远隔着一层玻璃在学习,就一直学不到本质。虽然我可能写的不是很好,但就目前来讲,我已经尽力了,毫无保留的用我能够想到的描述手法,表现形式编写了这一章。当我完成第一章的时候已经一年过去了,就如十月怀胎一样,我觉得我这一年的青春和时间都已经花在了这个章节上面,书出不出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单个章节就如同恒温的Appium章节一样已经能够给大家带来足够的价值了。不过还好最终我没有冲动的砍掉书中其他的内容。
再
来谈下书这个形式的东西吧。中国出一本书不难,出一本书也不赚钱。但我希望大家明白的是“A出了一本书”和“A很牛逼,A是大神,我们要尊敬A”这两者没有任何的半毛钱的因果关系。就如同我们为了一件事情付出了很多努力却不一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一样,也许每一个作者去写一本书都会用上很多的时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走心了,一本不走心的书出版与否没有什么意义,也许作者一样被小白敬仰,赚到了很多名和利,但却无法真正帮助到很多人。一部不走心的作品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罢了,也许现在很多人还没有能力分辨这些,但将来总有一天大家都会明白的。
到
了感谢时间,虽然我有很多要感谢的人,但唯一最重要的,最应该感谢的就是每天和我一起生活,每个夜晚只要我一开始写书就想道歉的那个人——我的妻子。虽然她不是我,她不能完全的理解写一本书对我的煎熬到底多么大,但她在尽全力的支持我。其实不夸张的说,对我而言,书就像一个小三,我需要时时刻刻的去挂念她,去构思她,去花时间在她的身上,因为我写东西我会走心,不去抄袭任何的东西。一本书,快2年的时间,有多少个夜晚在构思,多少个夜晚失眠,多少个夜晚在和妻子争吵,又有多少个夜晚在word前面码字。写书真的太消耗时间,太消磨意志,尤其是我这种意志不怎么坚强的人。我太太每次和我争吵我很清楚她最终终究担心我的身体,终究觉得我不够关心她,但这一切在我看来无法避免。每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我要去做很多事情,书也好,TesterHome也罢,势必会在其他很多地方付出代价。当然,也许我可以慢慢来,但行业形式不允许,同时大家也就可能5年,10年,甚至永远看不到书的出版了。当初在我刚接触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时候我就得知,每年签完合同“胎死腹中”的书数不胜数,也算是给当初青涩的我敲响警钟吧。我在这里需要给我太太一个对不起,感谢漫长岁月的陪伴和支持,没有你,就没有今天的我。同时也感谢行业各位前辈和大牛以及在我失落的时候支持我的朋友们,没有你们,也就不会有今天这本书的出现。
截
止到写后记的今天,2016年的劳动节,今天可能是全中国人类都在喷百度的日子,我姑且在这里记录下。直到今天,我的人生已经经历了两次大坎了,一次在2011年,一次就在前不久。每当我很顺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很牛,但每当大坎出现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多么渺小,多么的没有经历过大起大落。但好在我都走了过来,我可以很自豪的说我levelup了。世界上很多人总会很顺,有的人总会很坎坷,这些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我们自己怎么样,我们都要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和人,一个很顺的人不要永远乐观,永远说鸡汤,一个坎坷的人也不要永远的悲观。保持客观也许很难,但更难的是客观正确的评价自己,知道自己多少分量,欠缺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迷茫,不会被身边的圈子影响,不会被所谓的光环所迷惑,不会被坎坷所打败,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