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作者佛兰克尔讲述了,他在德国纳粹的集中营的三年里,一直处于死亡边缘的挣扎,让他和其他人的肉体,精神饱所受摧残,但也是这苦难的摧残,锻造了他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对生命的重视,对生命意义探索,对自己选择成为什么样人的抉择,和对妻子深深的爱,让他超脱了集中营血腥的牢笼,支撑着他活了下来。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如果看不到活着的任何意义和目标,那他们很快就会被击垮,即使活着也如行尸走肉一般,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
“那些没能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加强大。”尼采曾说。
没有谁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生命旅途难免会遭遇苦难,也许一时无法改变,但我们依然能够选择面对苦难时的心境和态度。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正如罗曼罗兰说的那句话:“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抱怨生活完全没有意义,感到内心空虚,弗兰克尔,两种症状称之为“存在之虚无”。
“存在之虚无”的主要表现是厌倦。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挖掘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相信不管是谁都无法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回答。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对待生命,我们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因此,弗兰克尔认为,负责任是人类存在的本质。
人最终决定着自己的命运。人不是简单地活着,而是需要时时对自己的前途做出判断,决定下一刻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的生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人有能力超越生理、心理或社会的条件。人能够力所能及地改变世界,并在必要时完善自我。
人是有自由的,但自由只是故事的一半,真理的一面。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极的一面,而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责任。实际上,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那自由就会堕落为放任。
人的内心里,有好有坏。最终表现出哪一种,是决定的结果,而不是环境的产物。
找到了生命意义的人更加注重的是生命的深度而非长度,这类人即使在三十岁的时候死去,也会自豪地说这一辈子过得无怨无悔。相反,未曾找到自己生命意义的那类人,即使活到了八十岁,他的灵魂可能在二三十岁的时候已经被埋葬了。
认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