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当时只看到标题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没有看简介,完完全全想看看以父亲的角度,怎么来表达对女儿的爱。开始,就知道了结局,妞妞去世了,我也猜到了我读这本书的结局!应该会哭吧。没错,我刚刚才擦去眼角的泪。这是第二本让我不自觉流泪的读物,也是第一本让我有一种冲动的书——我应该写点什么!一般来讲,视觉和听觉的结合更容易让人进入故事的情节,看暖心的影视作品时,那不用说——大批纸巾,备着!书嘛,映入眼前的文字,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映入脑中的影像是不同的,结合自己的经验、阅历会在头脑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因为有了思维,所以读书的时候会更加理性一点,仿佛旁观者,哭就很难,多的是可能因为某一句话,你会思考很久,一天、两天、一星期甚至一个月或者更久......这里的好多片段都让我情不自禁的流下泪水,为妞妞的天真顽强又懂事,为父亲母亲对孩子的爱,为白发人送黑发人,为父母眼睁睁的看着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忍受着病魔的痛苦还不忘逗爸妈开心......而流泪。
但越发认同王源的那句歌词: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我知道妞妞很痛,可是是有多痛呢?是我经历过痛中的哪种呢?应该哪个都不到她的万分之一吧,可是在妞妞看来这个世界还满是惊喜和希望,经历了光明到黑暗,她依然是笑着面对;疼痛难忍时,也只是几句磕着了磕着了,还不忘提醒爸爸她最爱的音乐要停了,只要不疼了,她还是咯咯的笑着,尽管全盲,也竭尽全力瞪着她那双大大的眼睛,也许在她那小小的世界里她认为经历这种痛是每个宝宝都要闯过的关,殊不知她面临的是死亡。她失去光明的那一天也许是疑惑的,有没有恐惧呢?会有吧,会因为爸爸妈妈的声音,在爸爸妈妈的怀抱中,把那种恐惧转化为希望吗?我不知道,我没有经历过,这些也许是根据我的经验进行的推理、想象。可是真的会有恐惧吗?会不会只有疑惑呢?怎么忽然就变黑了呢?爸爸说下雨了,这和前两天爸爸教我的水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是水变大了?为什么我身体的每个地方都可以接触到?这些我真的不知道,只是我对于她内心世界的好奇引发的想象,也许只有我是她——那个小小的婴儿——才能告诉我们答案吧。我为她感到难过,是为她小小的身体承载着成人都难以接受的痛、是为她还没有看到这世界的种种、还未来得及领略世间的人情冷暖......却不知她在那时想的是什么!我可以理解那时的她很痛,想着那个光,但是我不知道有多痛,见到的那个光是什么感觉,不能真正做到感同身受!
我知道作为父母从准备好迎接这个小生命到接收到这个小生命身患绝症,活不了多久的消息时是他们的心有多痛,是有多么绝望。难的是在痛的同时还要替这个小生命做决定,做手术还是不做呢?做,要承受做手术的痛苦,虽然可以多多在感受这个世界,但是她的眼睛也将全盲,在成长的同时要承受着身体越来越多的疼痛终究还是会离开这个世界。不做,只有一年左右的时光,还要经历着癌症病变的痛,没有办法替她承担一丝丝的痛。只能看着她一点点失去生的活力。都说应该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可是你让一个婴儿如何做决定呢?当决定不治了那天起,又有多少可以做到小心加倍爱护,然后眼睁睁的看着一个小生命日渐衰落?每一天该是有多煎熬啊!我为他们感到难过,可也就是读着的时光、记得着的时光。它细化成我身体的某一部分、情感里。我的认知,脑海中的一个事例,却没有他们亲身经历的痛,一道永远抹不去的伤痕。
妞妞去世后,妻子认为还会有一个妞妞,会是一个健康的、可爱的妞妞,而周国平先生认为,妞妞就是妞妞,谁也代替不了她。这应该就是男人和女人思维的不同吧。男人更加理性,女人则是感性一些。妻子曾说:我觉得自从妞妞死后,我们之间有了隔膜。作者说:“我不同意。”有人统计,丧子夫妇的离婚率高于百分之五十。最后作者和妻子还是分开了。痛苦是不能分担的,说到底,每人都只能承担自己的那一份。作者对妞妞的思念和哀伤,妻子不能帮着缓解,反过来也一样。作为读者的我,没有经历过失去过亲人的经历,也没有过自己的孩子。我所产生的情感也是同情、惋惜。作者和妻子同时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也一起经历了与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但失去了,他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也许是他们的之前的经历不同,角色不同(爸爸、妈妈),所以他们的感受也就不同,也不能做到完全的理解对方的情感,所以,这个世界上又怎会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呢?
妞妞去世后的日子,作者和妻子都有很长时间的感到眼睛胀痛,视力急剧下降。每当眼痛时,就会想到妞妞眼病发作的情景,苦叹不止。后来,牙痛,医生用激光治疗,造成牙龈经久不愈的溃疡,痛的更厉害了,夜里难以入睡,想到妞妞,小妞妞,那时候她多痛啊!有一回坐浴,被热水烫了一下,妻子哇的叫起来,马上说:“可真得小心,那回妞妞也被烫了一下,这么嫩的小屁屁,多疼呀。”可能人就是这样吧,只有真正经历了才会有相应的感觉,才回去有相应的感情,谈不上真正的感同身受,但应该可以说是共情吧。就像我们和父亲母亲的代沟,我尝试着去理解,却做不到百分之百的理解,我还是会去抱怨,然后去消化,去理解...这样一直反复循环。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人愿意去倾听你,想要去理解你。所以尝试着让自己的生活慢下来,去感知身边的人和事儿,给自己一小段时间去静下来,去思考...试着去理解身边的人,去感知这世间的美好,像妞妞一样,不到最后一刻,永远都是展现自己最好的状态,最饱满的精力。
如果妞妞还活着,我该唤她一声姐姐,也许她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家,也许我的书单里又多了一本妞妞写的书 ,写着他和父亲间的趣事,也许她也可能像父亲一样是一位哲学家...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光——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光。
——观《妞妞》有感
2021.10.25
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