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为文本与课堂搭桥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首要基本功,这主要表现为文本解读,影响教学目标的制定,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选择,文明解读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成影响,对课堂结构也构成影响……
身临其境
--叶圣陶《记金华的双龙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典型的游记类散文,如何把游览的过程写得清晰有条理,如何激发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是衡量游记的散文质量高低的关键。此文按照游览的顺序展开叙述,条理清晰,文笔简约,而准确激发了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篇文章作为小学语文教材,同时也是一篇十分难得的习作范文。
1.清晰简洁的叙述线索。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首先写了到达外洞,接着写自己怎样仰卧在小船上从外洞进入内洞,在写内动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参观完毕,作者还不忘交代一句,自己以同样的方式乘船出了洞。由于游览的顺序就是写作的顺序,因此本文的叙述线索是十分清晰简洁的。
2.有详有略的场景描写。作者对外度的描写比较简单,而对于从外动成小船去内动的过程和内动的景象写的比较详细。这是一由于外冻的特点主要是宽大,只要突出其宽大特点就可以了。而对于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却选择了详写,这是因为从外洞到达内洞并不是简单的走过去就可以了,而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比较有特点的过程。
3.写作游记如何把话说清楚,说准确是很重要的,能把话说得准确清楚而又洗练,只需要有语言功底。
身临其境的表达效果,衡量游记写作水平的高低,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看他能否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本文之所以能够给读者营造这种感觉与清晰简洁的叙述线索,有想有略的场景描写,洗练准确的语言表达是有着紧密联系的,或者说正是这些元素最终成就了这篇游记给读者带来的身临其境之感。
根据以上的解读,我建议本文作为一篇习作例文来教,即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的阅读学习写作游记的基本方法,因此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理清作者的游览过程,学习游记写作的表现手法。
根据这个教学重点,建议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板块
第一板块游览双龙洞
1.初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帮学生梳理一下基本顺序,并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在路上--外洞-从外洞到内洞-内洞-出洞。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本文清晰简洁的叙述线索。
2.再读课文,思考哪些地方写得比较详细,哪些地方写得比较简略
略写的部分外洞与出洞。
详写的部分: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与内洞。
3.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有的地方写的简略,有的地方写的详细理解,作者有详有略的场景描写。
第二板块系上双龙洞
这个板块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理清写作顺序和内容想列的基础上,抓住作作者想写的部分内容,领略作者写作的精妙之处。
1.从外洞到内洞
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及作者描写从外洞到内动的部分思考,作者是怎样从外洞来到内斗呢,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想象作者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
1.假如你就那只小船上,你仰卧在水上面,小船马上就要进入那个到达内洞的孔隙了,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2.现在你独自个儿仰望,在小船上工人开始拉船头的绳子,你已经驶入了孔隙,此时你的感受如何?结合一下重点句来讨论。
3.现在你仰卧的小船出了口气,你来到了那栋此时你的感受又如何
通过上述情境的创设,感受作者洗练准确的语言表达及其身临其境的表达效果。
2.内洞
(1)作者在那栋看到了什么?这一景象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作者认为那些石钟乳和石笋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值得观赏,为什么?
第三板块游记写作
按照本文作为习作例文的教学设定这个板块,是在学习了继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基础上,借鉴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写一篇游记。
细致入微-《爬山虎的脚》教学解读
本文首先介绍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接着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然后着重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以及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其中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攀爬的过程是本文的叙述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以上重点难点的解读,有三个重要节点:一是描写爬山虎叶子的片段,二是描写爬山虎脚的形状与特点的片段三是描写爬山虎一步一步向上爬的片段,针对这些片段的教学,我的教学建议如下:
一、爬山虎的叶子
1.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作者描写了爬山虎叶子的哪些特点,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根据文章的描写,想象你的眼睛,仿佛看见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描写叶子的有关句子说,先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再看作者是怎样描述这幅画面的。
3.坐着描写爬山虎的叶子,仿佛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画这样的画面,你觉得美吗?美在哪里引导学生领会作者一静一动两幅画面的描写方法,不论是动态的画面还是静态的画面都是非常美的。
4.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请学生观察爬山虎的叶子,然后再读课文,看作者是如何展现这美丽的景象呢
5.看了图片和叶子的视频,你有不一样的描写吗?或者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地方,试着写几句话描绘自己看到的爬山虎的叶子。
6.先和学生对写作的片段进行展示交流,师生共同点名,这对叶圣陶先生的描写,说说他的写法好在哪里,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7.展示交流后继续讨论,作者要描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先如此细动生动的描写爬山虎的叶子呢?
节点二、爬山虎脚的形状与特点
1.读文章第三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爬山虎的脚有哪些特点,那些脚是什么样的,结合这一段中的相关句子来回答,可以引导学生用彩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
2.作者描写爬山虎的脚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分别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
3.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请学生观看爬山虎的脚,对照文中关于脚的描写,看看叶圣陶先生的哪些描写是好的,好在哪里。
节点三: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
1.思考课文第四自然段,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找出相关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2.根据有关句子的描写,教师辅助学生采用画简笔画的方法来展现爬山虎的脚一步一步向上爬的情景,一边画一边搜索爬山虎一步一步向上爬的过程。
3.出示课件,展示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难点。
4.结合图片和课件说一说,如果请您来描述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过程,你打算怎么描述,再看作者是怎么描述的?
5.你的描述和作者的描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你认为作者的描述哪些地方最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采用一连串的动词来展现这个过程的写作方法,从中表现出作者描写语言的准确与简洁已知细致入微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