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打死强盗,受八戒挑拨,师徒之间产生罅隙,孙悟空负气离开时。六耳猕猴,打昏唐僧、夺走行李包裹,还自己变化出一队唐僧师徒,准备去取真经成正果。
“妈妈,与六耳猕猴大战后,孙悟空已经不是当初的孙悟空了。”
“有什么不同呢?”
“他做事畏手畏脚、遵守道德规范,被佛教收伏了。”
“收伏?”
“想当初,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何等威风,随心所欲,可和六耳猕猴大战后,他丧失了斗志。”
“听上去,你不喜欢他这样。”
“是的,我不喜欢大战后的孙悟空,也不喜欢他动不动就搬救兵。”
“各路神仙也是他的资源啊!”
“那是他没了个性,按部就班了,遵守等级规则,你想大闹天宫时,孙悟空他可以和如来佛祖抗衡;可最后他收敛自己的光芒,当起斗战圣佛,只能是如来佛祖的手下。这就像一个人明明可以创业,偏要屈尊降贵成为人家公司的员工。”
“佛教让人心安,但没有发展生产力。”
“你的意思是,人皈依佛门后,没有了生产力。”
“不光孙悟空,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一开始都不符合政治礼教。”
“那他们什么时候改变地?”
“不好说。妈妈,你说说,孙悟空为什么要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呢?”
“因为陪唐僧去西天取经,可以从压了他五百年的五行山里出来啊!”
“孙悟空陪唐僧去西天取经,是在感恩唐僧,报恩的行为。”
我心头一紧,谁说现在的孩子都是拿来主义,不知感恩。我一个大人更像是机会主义者,交换条件谈利益;而孩子心灵通透明亮,孩子的智慧更是我单靠直觉,无法比肩而立的。
“这些都是你想地,还是看书看到地?”
“我在玩游戏时,大家都是这样讨论的,妈妈,你还记得孙悟空是怎么来地吗?”
“女娲补天,剩下的通灵石头”(现在回想,我把西游记和红楼梦记岔了)
“他是傲来国的一座通灵仙石,吸收日月精华,化作一只石猴。”( 我想为什么两大名著,都是从通灵石头开始地,难道是说天赋异禀都是有渊源的、各自都有着生命密码、也有着生命归途)
“生命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儿子在一旁说,我脑子已经更不上他的思路了,但我很认可孩子这句话。生而为人,归路不都是生命的尽头,美好的都是在过程中、生命的体验中。
和儿子聊完天,我感慨儿子他们年轻一代的思辨能力,和他们追求凸显个性,做自己的想法。我也在想一个问题,孙悟空是不是与六耳猕猴大战后改变了,从齐天大圣“意气风发”到皈依佛门。
因为没有相关的积累,我就查阅了一下资料。
《西游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六贼:一个唤做眼看喜,一个唤做耳听怒,一个唤做鼻嗅爱,一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本忧,代表孙悟空的六根。
这个章节出现的时间是当时唐僧从五行山下救了悟空出来,说的心猿归正,大圣归顺佛家,那么六贼无踪指的到底是什么?
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这六个山贼实际就是佛语中的六根:眼耳鼻舌身脑、六尘:视、听、嗅、味、触、意、六识:色、声、香、味、触、法。
出家人要六根清净,指的就是去除声色犬马、远离贪、嗔、痴、慢、疑。在《西游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看后面,孙悟空并没有真正的放下。
六耳猕猴的本事和孙悟空一般无二,佛祖见到真假美猴王说了句“你看那二心争斗而来。”真假美猴王打闹到如来佛祖面前,菩萨道:“敢问是那四猴?”如来道:…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耳聪目明,心有七窍玲珑心,不是很好吗?
“最后如来佛祖揭穿六耳猕猴本相,以金钵盂生擒,孙悟空一棒将其打杀,绝此一种。”
感觉成了悲剧了……
我可能被儿子他们的理论所影响了,彰显个性、独立精神不香吗?“出走半生,归来依旧是少年。”
大圣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