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尽量把采集的信息储存在同一个地方。
因为你很难做到先打开微信收藏夹,然后接着翻开书本某一页,再接着打开电脑的某个文件夹,最终成功地把这些信息汇总在一起。
所以,把它们放在同一个地方,可以避免在不同的工具之间来回切换,损耗注意力。
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存在石墨文档,印象笔记,飞书,百度网盘或者flom里,选择自己用着顺手的app即可,但要记得放在同一个地方哦!
2.只存放与自己生产成果相关的信息。
我们摄取信息,是为了业务服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业务目标、产出结果和业务流程。所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避免信息冗杂,降低搜索和筛选信息的成本。
3.如果有多个知识仓库应该尽量采用同样的结构。
我们在搭建「写作」知识库的时候,主要的流程就是先收集信息,然后加工成有分享价值的小单元,再加工成长篇内容,最后完成归档,那我就可以按照生产知识流程的结构分类。
最后,我们所存储的这些信息是要被随时拿来使用的,所以需要进行分类和打标签。
4.对信息进行分类,然后用短标签标记索引。
分类可以遵循这样的原则:大分类不超过4个,小分类不超过5个,而且大分类之间要有逻辑关系。
比如「写作」,我的大分类就分为「知识卡片」、「随想」、「文章」、「写书」这4个,其中「知识卡片」分为「见闻」、「金句」、「文摘」、「观点」、「灵感」这5小类。
如果一条信息,需要有多个维度的标记,那就打上多个标签。每个标签保持短小,一般是和自己的业务、专业领域相关的需求关键词、核心概念关键词。标签数量不需要刻意控制,需要的时候定期整理,把标签分组即可。
总的来说就是尽量把采集的信息储存在同一个地方,并且只存放与自己生产成果相关的信息,如果有多个知识仓库,应该尽量采用同样的结构,并且用4乘以5的规则分类,用短标签标记索引。
通过上述步骤,就可以将自己目前混乱不堪的碎片化信息,整理归档成可以随时取用的知识仓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