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3日 星期六 晴
去年过年期间,我们一家人曾在西安的大唐不夜城过除夕,那天晚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到处霓虹闪烁。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排着很长的队伍等着上厕所,尤其女厕排的长龙令人惊叹。很多景区、会场等公共卫生间的情况都是这样,往往女厕所排着长队,男厕所不用排队,有时候看着男厕所没人,女同胞们就恨不得占领男厕所。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照说男女厕所面积一样,要排队大家都排队。不过男厕有小便池,可容纳更多人。更重要的原因是女性生理构造不同,如厕时间是男性的2.3倍,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中,女性占大多数,而这两个群体上厕所的时间往往更长,女性还要花更多时间照料老幼。此外,育龄妇女中还有部分正处于月经期,需要更换卫生巾,花费更多的时间。
而且在任何情况下,女性上厕所的次数都可能比男性多:怀孕极大地压缩了膀胱容量,女性患尿路感染的概率是男性的8倍,而这又增加了女性上厕所的频率。对女性而言,女性憋尿会导致膀胱和尿道感染,还有可能引发脱水或慢性便秘。
此外,全球女性还要花费970亿小时寻找安全厕所。看过一个印度的电影,印度有大部分女性为了寻找一个相对私密的地方大小便,她们必须在黎明前起床,然后苦等数小时,直到黄昏才再次出门。
这部印度电影就是2018年的《厕所英雄》,当时非常火爆,我也看过,让人印象非常深刻。影片讲述的就是一个乡村小伙娶了一位受过教育的印度新娘,可结婚后新娘受不了没有独立厕所的生活,她和小伙分手了。为了挽回妻子,这位小伙在自家院子里盖起了一座独立厕所,虽然遭遇了村长父亲的强拆,但他以一己之力对付全村,最后厕所如愿建了起来,夫妻得以重新团聚。
据不完全统计,在2014年,印度约有6亿多人的家中没有厕所,约占全国人口50%以上,他们只能去野外来解决大小便的问题,这样的做法加速了传染病的传播、水源被污染......
水源被污染同时导致了印度数百万计的儿童出现发育迟缓等问题。很多的印度妇女也因此患有妇科病,另外女性在露天如厕的时候,也给一些好色之徒做不义之事的机会。
事实上,印度拥有手机的人比拥有厕所的人还要多,因此印度政府启动了“厕所革命”的运动,兴建1亿座厕所,来解决印度6亿人如厕难的问题。修建厕所的每户农村家庭也获得了大约是100美元的建厕补贴。在印度还发起了一个厕所和婚礼的运动——“无厕所无新娘”......
一份统计数字中显示,虽然印度的“厕所革命”确实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目前在印度的农村家庭中,拥有厕所并能够正常使用的也不过刚刚过60%。在农村人们露天上厕所的习惯,仍未能获得及时的纠正。即使拥有公共厕所,但却一直面临脏乱差和没人打扫的尴尬局面。
在“厕所革命”这个方面,我们中国无疑做得更好一些。中国“厕所革命”的成功经验、技术探索,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借鉴的重要样板。
早在1932年的时候一位大学教授就曾提出了自己的梦想:“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首要之条件便是:人人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
穿越90多年的历史岁月,透过这句话,我们仍能清晰感受到一种炙热的愿景。厕所,也曾是一代人的梦想。
农村厕污问题曾在中国广泛存在,乡村环境普遍不整洁,不少农村人畜同居,人无厕、畜无圈的现象极为普遍。这源于农耕文明中“庄稼一枝花, 全靠肥当家”的观念。农耕文明时期的厕所文化,让人们将堆肥、收集人粪尿等视为寻常之事。农民们每天都从便池舀起液体粪便,穿过村落挑到田间,给农作物施肥;并且人们在同一条河流里打水和涮马桶。
1952年,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通过管水、管粪,改良饮水水源和改良厕所,可以有效控制粪便中的致病微生物对水、食物和环境的污染,降低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同时还可以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产生无害化的有机肥,增加收入。
1978年改革开放,最开始吸引海外观光客蜂拥而至,然而当发达国家的观光客看到我们这里又脏又乱的厕所时,对中国厕所感到的严重不适。
于是改善城市公厕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场厕所卫生的整治,在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与有识之士的大力推进中探索前行。“厕所革命”贯穿着中国城市发展的始终,与城市建设的脉搏一起跳动。
在改厕之前,村前屋后还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露天粪坑,粪便暴露、苍蝇横飞、臭味弥漫。将未经处理的粪便直接倾入田间做有机肥,村民也早已习以为常,认为“没有粪便臭,哪有五谷香”。我小的时候到农村去就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而且上厕所也是在猪圈里,人一进去,猪头伸出栅栏,发出激动的嚎叫,以为大餐来了。这种上厕所的噩梦伴随了了我们的童年。
当今的中国,已经逐步啃下“农村厕改”这块“硬骨头”,我在驻村工作期间到访过许多农户,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单独的卫生间,蹲式大便器已经成为大多数农村家庭的“标配”。走进幸福村村民的家中,厕所样貌已与城市公寓并无二致,村里整体的卫生状况都变好了。而且在村委会还建了一个公共厕所。
淡灰色的大理石地面、通体洁白的洗手池、镜子、贴着瓷砖的墙、感应式的冲水马桶、蹲式大便器……在中国的许多公共场所,干净、卫生的厕所改善着人们的出行体验。
记得有学者说过“看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最好去看它的公厕。公厕怎样,城市文明就怎样。”“厕所革命”不仅仅带来文明习惯上的改变,也带来健康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进而推动新农村建设,转化为经济效益,城乡融合发展迸发出勃勃生机。“厕所革命”正不断改变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