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豹CEO傅盛最近发布了三篇名为“认知三部曲”的文章, 文章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观点。
傅盛认为几乎人与人之间的唯一本质差别就是认知。
这和我们过去的认识是不一样的。过去我们以为,人和人的差别有很多,是血缘,身份,地域,权力,财富,甚至是运气等等。但是傅盛斩钉截铁地说,这个时代,人和人之间唯一的差别就是认知,其他的差别都不重要。是不是有点毁三观。
认知的四种状态,也是人的四种境界。
(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
(2)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敬畏之心,开始空杯心态,准备丰富自己的认知;
(3)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规律,提升了自己的认知;
(4)不知道自己知道:永远保持空杯心态,是认知的最高境界。
认知不同,选择不同,行为也就不同,最后真的就是两个世界。
如果现在让我再来一次高考,我会怎么选?
这两天高考, 各种平台推送类似于“如果再来一次高考你怎么选择? ”等等这样 的文章。看到后不免思考:如果再来一次高考,我会怎么选? 说真的,现在的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如果再来一次高考,我会用尽全力去考重点大学 。现在回想当时的自己真的是幼稚啊,但是也只能认怂,毕竟当时的我就是处于第一种认知状态(当然现在也没好到哪儿去),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自以为是的很。现在想来我和那些我们学校考上重点大学的同学最大差别从来都不是智商不是成绩 ,最可怕的就是整个高中我都没想过要考清华北大这样的重点大学甚至幻想都没有过,是压根没认为自己能考上过。这就是我和那些人的最大差别:认知。
我们完全身处两个世界,在那些拼命努力要考重点大学的学生的世界里,他们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任何差别,他们认为只要努力就完全可以考上清华北大,所以他们会用尽全力去努力学习。可在我的认知里,我觉得能考上一本就不错了,所以当时我的最高目标就是上湖南师范,因为我骨子里觉得自己反应迟钝,作为理科女智商不如男生,数理化再努力也不会赶上班里非常厉害的男生。这样的想法使得我也会用尽全力去复习,不过我是用尽全力去考个一本 ,而别人在用尽全力去考清华北大上海复旦。看吧,就这么个认知,把我和那些人放在了两个世界,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当时我身边认识的那些用尽全力要考重点大学甚至说要考清华北大的 人最后都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而我呢,来到了全国的霾都,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本 。
为什么现在的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我会选择考重点大学 ?
很简单,两个字可以解释:认知。 也就是成长了,换句话说,对于这个问题现在的我处于第二种认知: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敬畏之心,开始空杯心态,准备丰富自己的认知(当然只是在这个问题的认知上,很多问题我想自己还是处于第一种认知,自以为是的不行,当然,慢慢成长咯)。而且我知道之所以别人能考上重点大学,一定有着我不知道的认知,所以我想成长,想和比自己认知高的人在一起。
说说我在音乐方面认知的一个改变。
小的时候非常喜欢跳舞,小孩子嘛,都喜欢唱歌跳舞这些好玩又能惹别人注意的兴趣吧,不过从我懂事以后起,好像从来不敢开口在别人面前唱歌,更别说跳舞了。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有来自家庭的影响,爸妈唱歌都跑调那种,然后我在家里唱歌爸妈就说遗传的真是好啊,都没有音乐天赋。在学校呢,有两个好朋友特别爱唱歌,放学路上总是没事哼唱两句,然后就强烈要求我也唱两句,没办法只好开口唱两句,结果就被一路嘲笑到家,而且不断提醒我说以后可别在她们面前唱歌了。 后来只要我太高兴的时候如果没忍住哼唱两句总是会招来同行小伙伴的嘲笑,于是脆弱的内心一再受到打击。从那以后,我对自己说: 算了吧,你就是没有音乐天赋,你就是唱歌跑调,以后别唱就是了。(现在想想真是讨厌这两个朋友呢? 好吧,谁让我自己心灵脆弱呢)
这样的认知一直到我大学才开始慢慢改变。
真的要好好感恩大学期间做助教的经历,在特训营里,我们课前课后会跳热身,最后一天的结营晚会上会有各种歌曲舞蹈等的表演 。 慢慢地,我爱上了音乐带来的快乐和放松,每次跳完热身就感觉自己完全是另外一个人,然后慢慢地我开始申请带热身,我试着去学热身的舞蹈动作,去学会听音乐的节奏,说神奇其实好像也不见得的是我发现自己早在平时跳热身的时候慢慢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自信心无形中在建立,并且开始认为自己完全可以通过努力做到,只是这个努力的过程要比别人来得久一点,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开始打破之前自己的旧有的认知,我的认知开始发生变化,随之而然的是我的世界也开始变化。 没错,我居然敢站在一个上百人的舞台上带着那么多人一起跳舞,虽然每次节奏还是会跟不上,虽然每次动作还是会搞混,但是我已经回不去了呀,我再也回不去之前的那个世界了,我现在的世界里,我认为自己只要通过努力 的刻意练习也可以学好舞蹈,也可以听得懂音乐的节奏 。
认知升级的三个方法。
1. 空杯的心态。
不断地自我否定 ,对外求教,是为了扩展你的视野。 他们比你强,不是他们聪明,而是有着你不知道的认知。
和女一号交朋友,才能成为女二号:生活里,我们做女一号的机会,远远不如当女二号、女三号、女四号,甚至路人甲多。怎样在优秀的人身边当好配角,借着跑龙套的机会学到真功夫,是件非常不容易,特别需要认清自己和放下身段的事。每年一次的维密秀都会有很多超模走秀,但是只有第一个出场的模特是最受关注和期待的那个,这就意味着整个维密秀的其他模特都只能给女一号跑个龙套,明星们如此放得下身段,反而很多普通人心理上跑不起这个龙套,他们宁愿选择在不如自己的人身边当老大,也不愿意和比自己优秀的人交朋友。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这种心理很正常,拿我自己一直就有这种心理,这就是为什么一直成长比较慢的原因,自以为是的享受做鸡头的优越感,简直觉得自己幼稚得不行。
2. 行动。
当然, 光知道没用啊,不然怎么会那么多人懂得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自己的生活呢? 不行动的认知,就是伪认知。
于是为了好好践行我的这一认知,这学期一开学用自己零花钱报了一个舞蹈班,每周两节课,果然还是一开始各种节奏跟不上,动作记不住。没关系嘛,动作记不住就网上搜慢动作视频的教程,平时自己多练习,走在路上多听音乐节奏,后来每次上课我都是舞蹈班里动作记得最熟的,跳起来最跟得上音乐的,后来还被点名作展示,和另一个女生直接当着全班的面在中间跳,其实真没想到美女老师居然记住我名字了,开心 。这个经历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我想对我以后做其他事情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
真正的认知,必须知行结合。
3.坚信大趋势。
傅盛说到:不要简单的批判,你一定要相信那些行业领头人。
他们拿到的信息肯定比你多,处理信息的能力比你强,他们的认知不是现阶段的你所能赶得上的。不理解,就执行,在执行中理解。盲目坚信,立即行动,在行动中形成认知。不要怕死,早死早超生。不行动,是最糟糕的,行动才有可能证伪,坐而论道,没有任何意义。
就跟我们学英语或者学其他任何事情都是一样,在没有结果之前,向有结果的人学习。
简单相信照着做,相信是一种力量。
我特别欣赏阿甘的精神。 阿甘的一生就是一直简单坚持。学生时代的阿甘在中学时,为了躲避同学的追打而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就这样跑进了大学。在大学里,他被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越战时期 大学毕业后,在一名新兵的鼓动下,阿甘应征参加了越战。在这里,他遇到了好朋友布巴和丹中尉。在一次战斗中,他所在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了珍妮的嘱咐(你若遇上麻烦,不要逞强,你就跑,远远跑开)撒腿就跑,直到跑到了一条河边,这时,他才猛的想起自己的好朋友布巴还没跑出来,于是他又奋不顾身地跑回去救布巴,同时还救起了许多的同伴,最后阿甘终于救出布巴,但是布巴中弹受了重伤,最后死了。战争结束后,阿甘负伤救了战友作为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
阿甘的一生都是在奔跑,遇到困难时脑袋里永远都是Jenny说的“Run, Forrest! (快跑,阿甘!)就是这么简单,跑着跑着,跑成了一双飞毛腿,跑成了橄榄球巨星,跑成了人民英雄。
所以,保持一颗空杯的心态,盲目坚信,马上行动,在行动中形成认知。
人和人一旦产生认知差别,就会做出完全不一样的决定。而这些决定,就是你和这些人最大的区别。
你拥有的资源、兵力,都不重要,核心是你认知的能力。
吐槽一下:这篇3000字写完真是快要废了,深感自己肚里没货,不写东西不会有这么强烈的感受,写作这东西真是很好的检验学习成果也是很好的自我反思的一个途径。管他呢,写了就是好的,而且我发现写着写着很多自己之前的经历就冒出来了,如果不写我估计很多自己的经历就这样慢慢被遗忘了,那多可惜啊,把自己的人生经历记录下来也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