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删过很多自己写的东西,因为过后不愿直面以前写的幼稚东西,甚至觉得是一种丑态。空间里只有一篇日志至今没有删,发于2012年,实际写的年份却是大概在2010或2011年。为什么没有删?那大概是我第一次对友情和亲情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和体验,还算看的过去。
下午看了一篇文章,《妈妈走后》,作者写了母亲去世前后几天的状况和他的心路历程,哭了,感触良多。
“「我就要进去了,你咋还不来啊?」十几天里,我不断收到以「节哀」和「保重」、以及「照顾好爸爸」为关键字的微信,以至于妈妈的这一条已经沉到老下面了,要划拉半天才能找到。我想把它置顶,却无法直视这句话。”如果是我,连纠结置不置顶的机会都不会有,我妈妈不用微信,甚至不发短信,只爱打电话给我,以前用三星的滑盖手机,后来换了触屏的智能手机,甚至加了我微信,心里一惊,觉得不可思议。果然用了一段时间后她又换回了以前的小三星,问她为什么,她说“我用那个没用,能接打电话就行了”。对,我母亲,一个40出头的生活在城市里的中年妇女,并不算老,却有些与时代脱轨,即使她的姐姐妹妹,我的大姨老姨都在用微信qq微博了。她常说学,我说我教你,但是好几年了,前几年我忙于高考,后几年我离家上大学,等我回家了,她忙于工作。所以如果有那一天,我甚至没有可以反复看的东西,如果是你,你有勇气把妈妈的最后一条消息置顶吗?
前些天在微博上看到过一句话“如果哪一天你把亲情放在第一位,把友情放在第二位,把爱情放在遥不可及的位置,那么说明你长大了。”我不能评价这句话的对与错,按照这个说法,我是长大了,但是有父母在,我永远就是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屁孩,我希望自己永远是个小屁孩。
离别是经历过的,几年前姥姥姥爷相继去世,那篇没有删的文章也是写于姥爷去世以后。姥爷一直很健康,说话响亮有穿透力,我以为他会一直这么健康下去,但是却住进了医院,癌症,在北京做了手术,以为会没事了,但是因为手术缝合失误导致二次手术,最后身体情况急剧下降,即使后来悉心调理也没见好转,我每次见他,他都比上一次更加骨瘦嶙峋,原本很健壮很胖的身体,最后腿上可以清晰的看到骨头的轮廓,包裹在骨头外面的是一层没有什么弹性的皮肤。
那天晚上接到妈妈电话,略带哭腔,“萌萌啊,你姥爷没了”,我知道会有这一天,但是没想到这样快。接着接到了大我一岁的表哥的电话,即使是荒唐的把什么都不放在眼里的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在面对亲人离别的时候,也是痛彻心扉。当天晚上梦到他又活了过来,还是招呼我吃好吃的,梦醒了,一切都破碎了。
那也是我第一次进火葬场,进去后就开始头晕胸闷,不知道什么原因。大厅里等着的是各色穿着孝衣的人,一拨一拨的家属进来,哭的上气不接下气。按照火葬的流程,不一会就被通知放炮的事,很响,一边放一边念写好的词,接着舅舅领回了姥爷的骨灰。那时我却在想,这真的是姥爷的骨灰吗?万一装错了,他就要一个人在这里了。
入葬的时候,我穿着孝义掺着哭的快要站不起来的妈妈,第一次觉得她这样重,我掺不住,跪下跟她一起哭。我没有姥姥姥爷了,而她是没有爸爸妈妈了,她再也不是个孩子了。
在《妈妈走后》的原文底下评论『无法想象那时我会怎样』,收到回复『最起码五年,你才能从阴影里走出来』。希望我妈妈已经走出来。
……
也许是经历了几次离别才情看的这样重,知道一个遗憾会追悔一生,知道离别是多么悲痛。
庆幸我的父母爷爷奶奶都还健康,庆幸他们还能陪伴我,我还能陪伴他们。相比那些经历过很多挫折的人,我十分幸运,这二十年来托家人的福,生活无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即使年幼的时候受过不少伤,却依然大大咧咧的20多岁了。
姚贝娜去世了,看到消息浑身发麻,心中难过。一个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交集的人亦如此,何况家人朋友。生命太匆匆,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