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儿子期末考试,考完就放假,老师在群里发消息说有时间的家长过来打扫卫生,我请了个假报名了,前段时间给数学老师送的院长的书一直没送出去,因为那几天她有事搞忘记了,辅导员每天送孩子出来,给语文老师送的书送出去了,老师很爽快地答应收。但儿子怎么都不同意帮忙把书带去学校给数学老师(送给语文老师他非常乐意自己送)。今天去一来把书送去,二来参与孩子的班级卫生打扫活动,假期了午托的被子也要拿回家。
卫生打扫完后接儿子回家,儿子真是慢慢长大了,我手里提着包,足球和雨伞等一些轻而杂的东西,穿着中跟鞋配着大裙摆的裙子走路不是很方便,儿子坚持要自己去拿午休的被子(有垫子和被子及枕头),也怪多的不是很好拿,况且我没有带大袋子。他抱着被子松松夸夸的有些快拖到地上了,小个头,我穿着中跟凉鞋不熟练跟在他后头嫣然也有点弱女子的感觉。路上儿子问我:妈妈,有个好消息你要不要听?是现在听还在到车上听?
我:到车上听吧。
可能是热了拿着东西都挺累的,就想着赶紧到车上去。
到了车上孩子很兴奋地跟我说他得了奖状,奖状的内容是班里唯一的一个,让我猜猜是什么类型的。
我猜不出,他说得了一个“运动达人”的奖状
我的反应并不兴奋,儿子一直强调班里只有他一个人得了这个奖状,其它的类型都有几个同学得了一样的。
我的思绪陷入到不能理解,问他为什么是运动达人呢?孩子瘦小,没有爸爸的陪伴运动是比较少的。
在写每日一省时我会复盘,反思发生的事情,今天想来总觉得昨天对孩子那样的回应不妥,把孩子的兴奋劲一下子给扑灭了,又让我想起院长举的例子就是孩子考试考的不错正高兴地告诉家长,家长的两种反应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常年以来的惯性思维很容易掉到坑里,即使跟着院长学习,不复盘不总结不实践没有形成自动式思维就原形毕露。比孩子获得什么类型奖状更重要的是孩子获得了奖状,这是老师对他的认可,孩子因此而高兴,我应该感到高兴,并把这种高兴传达给孩子。举一反三,一步一步纠正自己的思维和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