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于公众号:『终身学习布道师』】
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是: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贵、是伟人还是个普通人,每个人拥有的时间是一样的,每天都是24个小时。
刘润老师在之前的文章中将时间分为三个8小时:第一个8小时你在睡觉,第二个8小时你在工作,而真正造成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是第三个8小时。
但是,对于多数人来说,并没有很好的将第三个8小时利用起来。
第三个8小时
为什么第三个8小时利用率偏低呢?
因为在这第三个8小时中,你要吃饭、通勤、逛街、跟朋友聊天等等,时间被切割的非常零碎。
碎片化的时间,会严重降低人的工作效率,想想自己在做一件事情,时不时的被其他事情打断,是多么糟糕的一件事情。
所以,能否合理有效的使用这些碎片时间,是一个人“高效学习成长”的前提。
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
那到底应该怎么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呢?我结合着自己的经验,分享三个方法。
打破神圣化
这个观点是从刘润老师的文章中来的,对我触动很大。
有时候你会计划好,在特定的场景下开始看书学习,比如:家里舒适的沙发上、温暖而又优雅的灯光下、同时还需要一个绝对安静的环境。
但是,我们多数时候不会营造出这么完美的环境吧?!反过来,环境反而成为了你很好的借口。
比如:这里太吵了,我还是不看书了,或者这里没有舒服的沙发,学习还是等等再说吧。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打破神圣化,让我们能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候开展学习。
比如:上班的路上、坐在马桶上、乘坐高铁上/飞机等的时间等等。
让读书学习成为一个你随时随地,只要想,就可以开始的事情。
说白了,要让学习常态化。
听书
听书是我发现效率比较高的一件事情。
因为有时候,我们可能没有耐心坐下来认真看一本书。
但是,听书可以让我们花上大概4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能了解一本书的内容和脉络。
而且,它可以充分的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比如:对我来说,上下班路上,大概会花费将近两个小时时间,我都会用来听书。
只需要一幅蓝牙耳机,就能开始听书,这是多么划算的一笔时间投资啊。
甚至,在你运动时,也可以听书。
想象一下,当你跑5公里时,也能听书学习。跑完的时候,也学习完了。
这样的方式是不是即高效,也更轻松愉悦?!
时间计划表
对于碎片化时间,一份详细的时间计划表是少不了的。
你可以将自己能利用起来的时间都写到一张纸上,然后将最近你需要做的事情填充到其中。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你制定了计划,那么相同条件下,这件事情的优先级是最高的。
比如:按照你的计划,晚上8点到9点是看书时间,恰巧你心血来潮想看一部电影。
那么,对不起,你一定要求自己看完书,如果有时间再去看电影。
你心里一定要有这个意识和觉悟。
否则,很可能你的时间计划表会泡汤,不能很好的得到执行。
写在最后的话
这篇文章想分享给大家:
- 第三个8小时是我们比较容易忽略的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好它们会让你“高效成长”
- 分享我个人利用碎片化时间的三个方法:让学习常态化、听书、时间计划表。
- 大家千万不要小看碎片时间,你可以计算一下,如果能充分利用碎片时间,一年下来你可以抢回多少时间。想想都感到非常划算,积少成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