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文学界泰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徐中玉先生仙逝,享年105岁。
大家知道徐中玉先生,更多是从《大学语文》这本书知道的。我在上学时用的语文教材就是徐中玉、钱谷融这两位大家共同编撰的,《大学语文》前十版的编撰工作徐中玉先生都参与了。《大学语文》这本书不简单,因为1952年,国内高校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大学语文作为公共课程从此消失。徐中玉先生一直躬行于大学语文教育领域,是该领域的灵魂人物,1978年,他和教育家匡亚明、苏步青共同倡导下, “大学语文”得以复开。这是新中国第一本《大学语文》教材,这对改变大学教育文理分家的弊端有重要意义。
徐中玉先生一生笔耕不辍,纵然是一百多岁高龄,每天用在看书和收集资料上的时间,就起码超过10个钟头。2013年,在他的100岁生日上,他心里想的不是自己,那一天,他捐出毕生积蓄的100万元。
但是你知道吗?徐中玉先生一生坎坷,充满艰辛。1934年,19岁的徐中玉在小学教学两年之后,考入当时在青岛的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而这个学费就是他在当小学老师的全部工资积蓄。和那时的爱国青年一样,徐中玉在学校里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不顾个人安危参与一二九学生运动,演街头剧,宣传抗日,奔走在青岛、崂山等地。1939年,徐中玉在重庆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5年抗战胜利,徐中立应邀回母校山东大学任教。不久,徐中玉却因为支持学生反内战运动被当局解聘。1957年,应各大报刊邀约,徐中玉公开发表了几篇文章,却因此很快被批判。1958年,徐中玉正式被打倒,受到撤职降薪等处分。从三级教授直接降到七级,甚至还被赶出中文系,发配到图书馆。在漫长的20年里,他虽然苦闷,但那些日子里孤立的监改生涯并没能消磨他的意志,在劳动外挤出的时间里,他读了七百多丛书,抄写了近千万字的学术卡片。
1978年,已经68岁的徐中玉重出江湖,担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在他任内,中文系开始出现积极活力的新气象。后来涌现出的华东师范大学作家群,也得益于他兼容并包、开放自由的学风。上任之初徐中玉先生就带着学生将上海有名的学术名人一个个拜访,请到华东师大担任兼职教授,一次就请了八个。在那时能够打破学校围墙,去校外请人,可谓是创风气之先。日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77级本科生涌现出一批作家,成为闪耀一时的“华东师大作家群”。徐中玉作为教育革命的先行者,他为华东师大中文系创造了一个黄金时代。
徐中玉先生主持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委会在1981年出版第一本《大学语文》教材,至今已经修订了11版,至今发行3000多万册,供2000所高校使用,成为恢复高考以后,影响最大、生命力最持久的教材。每一版都是徐中玉提出要修改并参与主编。他精益求精,他说给学生看的书,他不希望有任何细微的差错。徐中玉先生被誉为文艺学术界的良心,但他说,“我没有什么多大的贡献,许多东西越老懂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懂得还不够。”“有些东西是就是,非就非。不要简单下结论,过去都是简单化了。”他对现实的关注,对民族、文化、国家的关注流淌在他一生的血液里。
心怀黎民苍生,刚正不阿。一生手不释卷,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从不曲学媚世。活着就要做事,从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徐中玉先生说,在自己认定的工作和生活的道路上,做一个正直、坦率,对国家和社会多少有点贡献的人。(2019.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