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的岗位上,总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每天战战兢兢,铭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蹒跚前行。《教学勇气》给了我当老师的力量和信心,它强调唤醒教师内在真实力量,把真我的生命活力带入教育教学,以促进教师心灵成长,把教师当成专业发展的主体,从而引发心灵的智慧,真正地推动了自身专业发展。教导自己认识自我,为生命的蓬勃创造和突围,自我超越拓展成长,终究回归心灵。
吴教授提出了“一箭三雕”的现行考试制度改革设想,为现行考试制度装上“减速齿轮”,使教育真正慢下来,尊重学生成长节律,适性等待,敏于触及创造源头,呈现生命的蓬勃。使学生的竞争重心由分数转向共情、觉知、良知、想象力、创造性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自己如何一步步战胜自我,逐渐走向完整,不断获得前行的勇气,《教学勇气》是的可以为我们教师解码,它指出优秀教学不能被降格为技术,优秀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带领教师走进内在心灵之旅,把教师的自我,学生和同事重新连结,日趋唤醒教师的职业激情。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教导自己认识自我”。我们不认识自我吗?或者是说,我们不能觉察自我的意识,不了解行为背后的意图,不认识那个潜在的自我。不只是教师,学生也不认识自我,需要教师在共同体中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到真正的自己。
班里有个孩子叫奇,他是我校李老师的孙子,教师子女的优点和缺点他真的全有,聪明、好动、说话相当随意,包括对我这个班主任。如他会直言:“老师,你真胖”。用手拍着我平平的肚子“大肚囊”,即使明知道自己并不胖,听到他这么说,我内心也是极不愉悦的。如果我直接把他拎过来,口头批评一痛就显得我这个老师过于狭隘,对他也不会起什么作用。类似这种情况,我基本是一笑而过。
奇的注意力时间很短,总做小动作,还会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在课堂上鼓捣。敲黑板,拍他桌子,效果不太好,批评也没有多大作用。他后桌的轩与他有相同的特点,自控能力稍微好一些,他们课下是好朋友,所以我把轩和奇视成一类的人。
当我与轩对话时,奇是格外关注的。
我跟轩的对话。
“能够说出三条课堂纪律吗?”
“能!”开始说,“不说话、不乱动”。突然卡住了,还借助周围同学的提醒下,说出了“不影响同学”。
“你能做到吗?”
轩点点头。
“那好,今天一天你能管住自己,做到你所说的,就选你当值日监督员。”
没想到的是,轩很自信的说“行!”看起来很有信心的样子。
而就在我与轩达成协定时,我眼睛的余光看到奇的眼睛亮了一丝,有那么一刹那,奇挺了挺腰板,坐直了些,很明显这一次是想用好的行为来引起我的注意。以前都是用怪声,出格的动作。我马上意识到奇在我与轩的协定中看到了希望,也想通过约束自己,做一个文明的学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
“你也想试一试吗?奇!”我忍不住问。
“嗯,我也想试一试!”他认真地说。
这样与我对话的奇,这样认真的奇令我有些陌生,又令我激动!
看着他那认真的样子,我想到《教学勇气》中的共同体,想到教师、学生、学科的连结,当教师的心灵向学生开放,围绕讨论的话题,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在其中成长,这应该就是教育的真正发生,而分裂的,不认识自己的,恐惧躲避的师生相遇,就会使学生也在恐惧中躲避,不认识自我,察觉不到潜意识的自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是用一些讨厌的行为掩饰相遇的恐惧。
真正的教育生活是诗意的、浪漫的。师生就是源远流长共舞的舞伴,教学的一个伟大收益就是它每天都给我们提供重返舞池的的机会。所有真实的生活在于相遇,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在相遇中师生要认识自己,在共同体中交流学习成长,这个成长是双向的。
我们老师不是学完师范你就是老师,不是你在作老师你就是老师,不是你作了一辈子的老师就是好老师。如果我们不去成长的话,可能越过越不像老师,越做到后面就越不像老师。用谦虚的心态面对学生,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老师现在可能真没有孩子的信息大,学会反思和整理,从中生成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教学需要勇气,这个勇气是认识自我的勇气,是能够使自我与学科与学生完整联结的勇气。教育没有重复,教育没有技巧,每一次的相遇都是新的,直面真正的教育需要用心,需要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