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你有没有过一个精神上的偶像?哪怕生活蝇营狗苟,但只要想到他心里就会升起一方高悬的亮堂。
历史上,有一个人曾经是天下读书人的偶像,范仲淹视他为忠臣表率,欧阳修说他是文章楷模,就连号称千古第一文人的苏轼都称他是世世代代的榜样,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
如果有一句话来概括韩愈的一生,我想应该是北宋理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最高理想,而韩愈全都做到了。
韩愈自幼孤苦,他三岁丧父,十三岁失去至亲兄长,只剩寡嫂扶养他长大,二十岁孤身前往长安求取仕途,结果科举考试失败了三次,吏部考试又失败了三次,最后实在太穷,只能进入幕府,替人人写写公文。
一路走来韩愈深深地明白,普天之下众生皆苦。当时还是一个小小幕僚的时候,就在诗里立下大志,他说,我将来要做一番大事业,不为凡俗利益,只为一片赤诚的爱民之心。
什么是为天地立心?我想天地无情,所以读书人才要有一颗兼济天下的初心。韩愈是这么说的,他也是这么做的,后来他入朝为官,无论仕途沉浮的,他都致力于让百姓安居乐业,正所谓“为声明立命”。
819年,唐宪宗大力供奉佛骨,韩愈认为此举劳民伤财,于是公然上书要求烧掉佛骨,唐宪宗盛怒之下要处死韩愈,幸亏其他大臣求情才把它贬到广东潮州做刺史。即便如此韩愈并不后悔,他在贬谪途中写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当时的潮州鳄鱼成灾蓄奴成风,方方面面有点落后,韩愈到任之后,立刻着手驱逐鳄鱼、释放奴婢、兴修水利,他用了八个月把潮州变成了一座文明之城。为了让当地长久发展,它甚至把自己每个月的工资都拿出来新办学校培养人才,如果尚有余钱,就用作学生的伙食费。
潮州百姓感念他的恩德,于是当地最大的江改称“韩江”,它登过的山改称“韩山”,直到现在,潮州还有将近四千人的名字,里面带有“韩”字或者“愈”字,这就是所谓江山改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做到这些韩愈已经是人臣楷模,但他之所以能够让苏轼,欧阳修,这些文学家崇拜,更多因为他做到了横渠四句的下一句“为往圣继绝学”。
韩愈堪称改良文章的一代宗师,在他之前,读书人写文章主要注重形式,但韩愈觉得这样的文章华而不实,他要复兴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让文章变得有思想有内涵,史称“古文运动”。
这场运动的影响有多大呢?苏轼评价说“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意思是韩愈的文章改变了八个朝代的衰败之风,文中的孔孟之道拯救了天下沉迷不悟的人。
韩愈去世200多年之后,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人继承了他的主张,发起了第二次古文运动,朱熹,王阳明等人研制他的儒道开辟了宋明理学。
直到现在,韩愈仍然活在我们的语言中,它中历史上创造成语最多的人,共计三百三十一个左右,如一视同仁,雷厉风行,千钧一发等等。我们现在还在使用,自古文人能够成为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已是寥寥无几。
但除此之外,韩愈还曾孤身拒敌,此谓“为万世开太平”。821年,河北镇州兵变,叛将王庭凑极为残暴,大肆屠杀当地官兵,朝廷率军十五万前去征缴谁知大败而归。无奈之下,唐穆宗只好派韩愈出使镇州劝对方退兵。
这一去即是凶多吉少,可最后55岁的韩愈还是毅然领命直奔敌营,到了镇州之后,韩愈立刻被叛军包围,站在他面前目前的是杀人如麻的王庭凑和无数拉满的弓弦,面对如此形势,韩愈非但不惧怕,反而雄辩滔滔,他先是举出历史上的叛将例如:安禄山、史思明和他们的悲惨结局警示众将,与朝廷为敌不会有好下场。
接着他又开始利诱,他举出了一系列诏安后被封赏的叛将,暗示归顺之后给加官进爵,这番话听得士兵们连连称妙,王庭凑害怕军心动摇立刻遣散将士设宴招待韩愈。经过了一番谈判,王庭凑不仅答应退兵,还释放了一名围困的官员,韩愈自身也得以全身而退,苏轼称之为“勇夺三军之帅”。
两年之后,韩愈去世,享年57岁,史书上说,对于后世文人而言,韩愈就是他们心中的泰山北斗。
我想每个人都需要一座高山仰止的榜样,不一定是为了攀登同样的高度,而是让自己有所仰望,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