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画面曾留在我的脑海许久,很多电视剧和电影都有类似画面:男人对着女人的背影深情倾诉:“我爱你!”而女人的背影似有触动,却不曾转身,只是一句“不,你只是爱你自己”留下无限思绪。
爱是什么?曾有无数人试图为其下一个定义,但爱真的太神秘了,少有人能窥视一二。《少有人走的路》作为一本通俗心理学著作,也是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也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真正的爱的样子。
什么是爱?
作者为爱下了自己的定义: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首先,爱与非爱的最显著区别在于当事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目标是否一致。其次,爱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第三,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第四,爱需要付出努力。最后,爱是一种意愿。
爱是关注
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是关注。有句话说“爱一个人是藏不住的”,爱会让人关注,帮助对方成长,也让自己成长。而关注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倾听,可是我们多数人最不懂的就是倾听。
现在尝试回忆一下,你是否对你的孩子说过类似的话:“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不就是......”在他们正要开口说话的时候;你是否一边忙其他的事情,一边假装在听你的孩子说话;你是否常对你的孩子说闭嘴?你一定发现了,倾听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对象是孩子的时候尤其如此。
有孩子的家庭都知道孩子的吵闹,要做到认真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无疑是不可能的。有智慧的父母要做的是找到平衡点:有些时候孩子只为说话而说话,无需你的应答;有些时候为引起关注,不礼貌的插话,需要你的制止;有些时候需要你的全神贯注,理解他的语言。倾听孩子源于爱、体现爱,让孩子感受爱。
孩子需要被倾听,大人更需要被倾听。很多夫妻关系因不懂得倾听而出现障碍。当一个人不被倾听,便不能被理解,无法感受到被尊重,又如何能够感受到被爱呢?
爱是行动
爱不是感觉,是行动。有人认为爱与非爱不能有如区别其他事物一般有客观标准,其实不是,爱是行动,这就是它与非爱的区别。
一个赌徒会说:“我爱我的家人。”但事实上他只是每天赌博,从不管妻儿。一个不管子女的父母,也很可能会说:“我怎么可能不爱我的孩子。”一个出轨的男人也可以说:“我爱的是我的妻子。”把“爱”挂在口头,总是简单些,但真正的爱不是感觉,是行动,它需要投入和奉献,帮助自己和爱的人一起成长。
爱的误区
依赖不是爱
看过言情剧的人都对为情自杀的情景很熟悉,甚至现实生活中也并不少见。他们常对感情失意感觉到异常痛苦:“我很爱他,没有了他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但很抱歉,你以为这是爱,其实不是。
我们都会需要被人关心,都会想要依赖别人,但正常的依赖和病态的依赖在于,正常的依赖不会让它控制自己的生活。一心只想要别人的关注,只想要索取别人的爱,却并没有爱别人的精力和能力,这是病态的依赖。他们往往觉得自己爱对方爱得要死,为此可以付出生命。但这是病,得治!
“真正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他们只是选择生活在一起。”
爱不是自我牺牲
这种吵架模式你一定有所耳闻:
“当初我为了你,放弃了XXX,放弃了一切,跟着你来到这里,可是现在呢?你怎么对我的?”
“没人让你这么做!”
这种父母你也一定听说过:
“我为了你,工作辞了,还专门住在学校旁,帮你洗衣做饭,尽一切力量照顾你,可是你呢,这才考了几分?”
很多人声称自己为爱牺牲,但其实这不是爱,这只是以爱为幌子,满足自己的需要。当这些人这么做的时候,是否有考虑过对方的需要?相反,这一切的所谓牺牲,都出自于个人的意愿,核心驱动在于自己。“其实,就连爱别人这件事,也是因为我们需要去爱别人。”
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甚至是件困难的事,有风险的事,心智成熟的人终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