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央视315晚会就曝光了一批将黑手伸向老人的企业,这些保健品厂商,他们打着健康讲座的旗号、干着卖保健品骗钱的勾当。
具体做法是:利用温情沟通,套取个人病史。打着免费体检的幌子,吓唬老人赶紧治病。并通过小恩小惠,让中老年朋友前往听讲座,向老年人灌输歪曲的健康理念。邀请假专家、假医生演讲并会诊。最终高额出售无资质的保健品。
这种欺骗老年人的行为令人不齿。
看,老年人就是这么容易上当。
单位附近的小区一楼门面房,这两年开了好几家关心老年人健康的公司,每天一早就看到一波老人在里面,有组织的观看节目,一起鼓掌,有时还做操:萝卜蹲,萝卜蹲,萝卜蹲完茄子蹲……猛一看还以为是什么传销组织。常常一早,门还没开,就有老人在门口排队了。
这比街道社区还丰富的生活,比子女更体贴的问候关心,无疑来自于各种苗头直指老年人的公司,不是卖吃喝的保健品,就是保健仪器。
家中的老人就专情于各种保健品,每到过年过节,促销员打电话问候,甚至还上门送礼。是想非亲非故,凭什么对你这么好?
无事献殷情,非奸即盗也。
只是被洗脑彻底了,子女再去说道理是没有用的。再问问同事,有的妈妈20万被骗砸下去了,仍然执迷不悟,好像买了一堆保健品,就进入了修仙之路。子女着急劝说,一点作用也没有,反而被老人家说成没有文化,没有见识,应该多去听听“专家”的培训。相比之下,只是被骗成月光族,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来看看被曝光的几种产品的利润:
巨大的利润空间,引发各种针对老年人的促销活动层出不穷。最让人头疼的是,这些保健品虽然没有什么用,可是吃不死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有的老人在心理作用下,就觉得管用,取证、举报起来非常有难度,让子女们叫苦不迭。
不是不能吃保健品,而是应该首先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状况,科学治疗已有的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适当锻炼身体,定期体检,有病及时到医院治疗,比起保健品对健康重要得多。老年人平时可以多出去走走,跟朋友聊聊天,了解朋友们的近况,也可以获取一些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
此外,被骗的多半是独居,或者是子女联系较少的老年人,情感上的孤独寂寞,也给了不法分子可趁之机,他们粘着老人,问长问短,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关心,天真的以为遇到了好人,真心实意要来帮助自己,就容易进入陷阱,甚至去拉自己的朋友再进入这个圈子。所以多和子女沟通,约朋友游玩,让老人心情愉快,生活充实起来,可能更不容易上当。
如实在需要购买,最好事先要查看对方的工商营业执照、相关许可证明,核对证照上的经营地点、经营范围是否真实、相符。及时索要购物凭证和发票,及商家销售时的相关宣传资料,并妥善保管,以便日后维权。如遭受欺诈,可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
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保健食品宣传药效是违法行为,谨防受骗上当。也希望有关部门对于这一领域的查处、打击力度再增强一些,避免更多的老人上当受骗,让赚取昧心钱的卖保健品的不法商人没有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