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一道数学题
请圈出️️图中圆圈右边的星星:
一道简单的数学题
小朋友的解答是圈出了一颗星星,老师判题为错误应该圈出所有的(四颗)星星。
案例二:作文
闺蜜拿出四年级儿子的作文《童年啊,你怎么过的那么快》,从一把旅行纪念品扇子展开联想,感叹时间飞逝,童年珍贵,情真意切,读完能鼻头酸酸,直冲心灵最柔软之处。
但他平时的作文都被老师被判一般,时间一久连他自己都被催眠自己最薄弱的是作文。
谁对谁错,众说纷纭,以前我总是鼓励小朋友坚持做自己,学校教育扼杀了潜在的科学家和诗人;但在倔强下建立的自我堡垒敌不过世俗流的冲击,更敌不过5000多年的文化传统无力感如同蝼蚁撼树,渺不可及。
敬畏这种教育之势,只能聚焦自我,引导小朋友思考:你希望将来能成为什么?成为什么之前你该拿出怎样的行动?
希望能成为什么?——虽然这两个问题很虚很空,我一度自以为是地认为小朋友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却惊奇的发现他有,而且非常的狂野,“成为秦皇汉武的人”——够狂野,够有抱负,连我都惊叹让他帮我按上我的下巴,收下我的膝盖。
怎么行动?这条路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程,而总的指导方向却是“先尊重后绽放”,蓄自己个人之势而后强大到有资格发挥自我的光芒。目前阶段接受并尊重传统教育模式,因为这个是在资源稀缺环境下发挥优胜劣汰相对最优方案。就如案例一中的数学题,你我都没有错,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会我们要全面地考虑问题(圈出所有的星星);案例二中的作文,我们怎样把自己抒发内心感受的散文与中国传统的“老八股”结合起来,个人的情真意切+传统的逻辑条理性=所向披靡。
孩子,麻麻希望你能成长为属于自己的花朵,但在绽放之前我们先在泥土中充分孕育,学会敬畏自然环境,而后跟着自己的节奏尽情盛开与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