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角不只是个让年轻人恐婚恐育的地方,它现在还能让人无地自容。
一个上海的大爷为了给在美国的女儿寻觅如意郎君,在相亲角摆了个摊。
乍一看,对男方的要求不高。只有学历和人品两项。
“房子?车子?”都没要求。
但是大爷又说,“有学历就有钱。”
他的外甥一年挣300多万,这就是“有学历才能有钱”的最好证明。
“打工啊,五千块、一万块钱一个月,讨饭啊。”
不知道远在美国的90后女儿是不是也这样想,也不知道相亲是不是出自当事人本意,但大爷的一句“讨饭”着实伤了很多人的心。
也有人试图为自己受伤的心扳回一城。
现在的90后,压力到底有多大?
多少人“讨饭”都不够格
大爷口中的“月薪1万是讨饭”,话糙理不糙。
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月薪一万确实是要仔细打着算盘过日子。
拿到工资的那一刻,房租、水电费、交通费、伙食费,换季添衣裳,周末出去社交……一万块在一线城市最多也只能算实现“生存”,更别提结婚生孩子之后还需要奶粉钱。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17年第四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一线城市上海、北京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逼近6万元大关,上海以58987.96元位居全国榜首。
每个月收入多少才算正常?
根据2016年《90后基层白领就业报告》,90后是城市基层白领的主力军,平均月薪为3918元。在上海,平均月薪6980元,全国最高,排名第二的是北京,5570元。
面对这样的现实,90后们在奋斗的路上注定是异常痛苦的。
大学毕业,找工作的第一步,要回答的问题便是“你能接受加班吗?”。明明极不情愿,也只能无奈的微微一笑,“是的,我能。”
一个在深圳的28岁的90后程序员说,毕业后从没感受过诗和远方,只能眼睁睁看着房价翻番。
为了和女友在2018年顺利结婚,他们几乎从不下馆子,也不旅游,基本周末都在加班,这样还可以省家里的电费。
还有个1991年生的女公务员说,自己和丈夫都是独生子女,生了女儿后,“两个人肩上扛着五个人的生活”,幸亏父母身体还行,万一谁生病,想都不敢想。
“过年时候发的年终奖基本都用来给小孩包红包了,而我们从父母手里领压岁钱的日子仿佛还在昨天。”
应采儿曾在综艺节目里面吐槽她遇到的90后。
“这一代的孩子,因为从小被父母娇惯着长大,自我感觉会非常良好,不能挨骂,抗压能力也很差。因为他们还没苦过。”
这些也是社会给90后贴上的标签。
和老一辈人所经历的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相比,90后的生活看起来幸福无忧,不愁吃穿。
但不能忽视的是,90后承受的,是属于新时代的精神压力。
韩寒就曾发文为90后说话,“指责80后90后抗压能力不强是不公平的,因为经济和生存的压力都比以前大很多,社会发展和历史原因,给了这一代人太多的压力。”
太多90后已经被生活锤明白了。没什么公平的,也没什么道理可讲。
恋爱都没谈过就被催婚
已经被房子,车子,钞票逼得举步维艰,回到家里还要面对父母的催婚。
生活本就不易,现实的压力之外,家人对婚姻的过度期盼就成了压倒90后的最后一根稻草。
武汉一个26岁女孩来到省中医院神志病科,说自己精神状态差、失眠,强烈要求住院。
医生仔细询问后才得知,清明节假日将至,女生为了躲避催婚才要求住院。
被问得多了,无形的压力让人对自己的人格和自身条件产生巨大怀疑,被催婚“摧”掉了信心。
杭州一男子因为结不成婚,不堪家人催婚压力,留下遗书后,企图烧炭自杀。
“我不是人,我该死……难为你们了,我不孝,不配活着……”
这之前,因为过于愧疚,他曾经对家人谎称有女友,父母马上就拿出了多年攒下的30万元积蓄,让他买车,早点带女友回家。
爸妈一直没见着“准儿媳”,催得越来越急,他实在受不了了,才选择轻生。幸亏被弟弟及时发现,捡回一条命。
中国的孩子从上小学起,就被教育不能谈恋爱。一直不被允许早恋的90后终于进入社会,几乎没有过渡期,父母就要求孩子从生理到心理都迅速成熟。
本质上,催婚和严禁早恋,都是父母控制和插手孩子恋爱婚姻的畸形观念。
“就闲的呗,没有自己的生活,我们的中老年人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生活之后,他们就会把生活的重心放到孩子的生活上。” 主持人孟非被问到中国父母催婚问题时说。
“这不是一个特别理性的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的方式。”
当孩子还没准备好的时候,多少父母已经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唠叨、催促、甚至逼迫。
他们也从中老年人,变成了无处不在催婚的“中老黏人”。
只剩90后欲哭无泪,说也说不明白。
90后需要喘息的机会
代际的优势逐渐沦为成长的负担,公园里碎碎念着“月薪五千、一万的是讨饭”的老大爷,炸出了一干“丐帮”子弟,让看到视频的90后如坐针毡。
“我差不多是一条咸鱼了”、“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你努力还有什么用”、“不要说生活伤害了你,生活连你是谁都不知道”……负能量爆棚的90后,选择在遥不可及的生活预期,和苛刻的“被预期”中进行自我宣泄、排解。
所以“丧文化”才成了90后一代的靡靡之音,散发着颓废的气息。
现代意义上的颓废“是一种对现代社会的敏锐而不安的紧迫感,是一种独特的危机,这种危机感导致内心不安,导致一种自我审查、全力以赴和作出重大放弃的需要。”
怎么努力也买不起的房子、熬秃头也加不完的班、无限贬值的学历、攀比中无地自容的薪资……90后被过高的社会预期压得喘不过气,窒息中自我放逐的沮丧席卷而来。
“佛系”90后过着“性冷淡”式的生活,无欲无求,万事随缘。
社会密不透风的压力网中,来自四面八方的挤压让他们没有上进的欲望,只能庸庸碌碌的做着缀网劳蛛,看风雨把结成的网刮破吹断,尔后默不吭声地继续吐丝结网,逆来顺受。
《圆桌派》第三季第五集“佛系,你真的无所谓吗?”
面对重重社会压力与薪资落差,什么也做不好,失去创造的能力;高学历找不到匹配的工作,低学历被直接拍死在沙滩边;
交不到男/女朋友,却又被催婚濒临崩溃的边缘;
无法被理解,也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只能在日与夜的拼命工作中带着自卑与胆怯窒息般生活。
90后一代正在以肉眼不可见的速度飞快呈现出一种疲倦的老态。
这一批甚至还没有恋爱的青年,已经在访谈中被00后“尊称”为“叔叔阿姨”。
调侃着、不忿着,却也是90后自己心里的声音。
多少人在可能性最多的年纪,养出了一颗老气横秋的心。
北大教授张颐武曾在一次采访中对1992一代人作出评价:
“80后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92一代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二代,他们出生时正好赶上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暴增时期。”得天独厚的代际优势,似乎让90后成为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孩子。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自由永远是相对的,妄想能活出自己的90后,却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早就被牢牢套上了紧箍咒。
90后想有定义自己生活的机会,同样,也需要社会给他们这样一个机会。
高收入、好背景,是一个人的加分项,不该被用来攀比。
月薪一万的90后,不是废柴,也不是在讨饭。还有多少拿命换钱,一个月也赚不来一万的人,都只是在为向往的体面生活不断努力着。
更何况,谁又不是在打工呢?
90后的“新新穷人”们在拼死拼活地奋斗,只希望马路边上一辈人的目光,能稍微柔和。
给文章点个赞,让我知道,你懂9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