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奇特的一生》和《和时间做朋友》这两本书的影响,很多人开始记录自己的时间。有的是通过手账本,有的是通过手机APP.
手账本方便记录,但不方便统计,若要统计则需要花费额外的大量时间。
时间记录的手机APP有很多,如iHour(苹果手机)、爱时间(安卓手机)、时间日志等等。我也都下载试用过。最大的缺点是,这些APP需要你精确记录一个事件的开始和结束时间,而我们如果没有及时打开APP记录,就常常会忘记自己是几点开始做这件事情的。因而记录时间这件事也会变成一件考验意志力、带来精神负担的事情。
偶然发现有人推荐“时间块”APP,我还是抱着尝试的心态,先试用了它的青春版(免费)。
这款APP的设置是模糊时间记录。它将1个小时分成2段,每段半小时。还有一种可以自己设置成4段,每段15分钟。后面这种设置更加精确一些,我最开始也是这么设置的。可是实践了一个星期后,我发现自己需要经常打开手机APP,不停地去回想并记录过去15分钟自己做了什么。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我的记忆力没有办法保证自己在三、四个小时之后还能记得当时那15分钟内做了什么。
所以15分钟记录也产生一种压力和负担,和精确记录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我只好把时间段又改回默认模式,1个小时分成2段,每段半小时。
后来苹果APP store有优惠活动,我就花了6元买了3个捆绑套餐的APP,其中就有“时间块”。买了付费版本之后,我就开始认真看看整个APP的设置,从“帮助”这一栏看起。果然还是很有帮助的!
“帮助”里面有3栏:基本操作、常见问题和使用技巧。基本操作和使用技巧都类似于使用说明书,一般不会细看,除非你真的碰到了很难理解的操作。
而常见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了解这个APP的窗口,因为这些基本都是用户提出来的、被归类为最常见的问题,还是很有指导性的。一些自己没琢磨透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看到答案,例如:为什么没有“开始/结束”按钮?为什么最小时间是15分钟,不能更小吗?
作者的答案也很简洁明了,至少让我不用再纠结。
再看看我的统计结果。
一天的。
一周的。
还有目标统计。
还有一个让我觉得不错的功能是印章。例如,我将7个小时的睡觉时间设置为“印章”,那么我只要一次选择点击就可以了,多补少减,省时省事。
通过一个月的时间记录,我收获了很多:
一、心态放松了很多,不会过于焦虑时间记录的精确度,虽然有一些偏差,但整体还是可以客观的体现我的时间使用情况。
二、我更加容易把握时间块了,尽量按照每半个小时来感受时间的使用,每2个小时做一次记录。如果忙或者忘记了,就尽量在早上、中午、傍晚和睡前四个时间点记录一下过去三、四个小时的时间使用。我正在努力将每半个小时在心理感受为1个番茄钟+5分钟休息。
三、结合《睡眠革命》里提到的睡眠周期1.5小时和自己所需要的睡眠周期,我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睡眠时间,发现每晚7.5小时的5个睡眠周期是最适合自己的,可以保证自己第二天的一整天精神状态棒棒的,第二天中午没有午休也不影响下午的状态。
虽然收获很大,但也发现自己还有需要改善的地方。特别是自己设定的目标:英语、阅读、写作,进度很慢,说明每天花在这些目标上的时间太少了,还没有养成每日完成这三个目标的习惯性时间段。
这就像睡眠时间需要调整一样,我也应该梳理一下自己其他的时间段利用。比如说写作,一般都是要分几次完成一篇文章,那能不能尽量每天找出半个小时来完成写作的一小部分内容?如果可以找到这样的半小时,设置在哪个时间段比较好呢?是早起后半小时,还是上班前/后半小时,还是睡前半小时?另外,能否把这样的时间段固定下来,成为习惯性的写作时间段?这些有待于我今后慢慢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