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应邀给便利蜂的产品技术同学分享《结构化思维-程序员成长的硬核技能》,讲了金字塔原理和MECE原则,然后加了一些常用思维框架比如SMART,SWOT,STAR等,现场还是挺热烈的。
到了提问环节,有几个同学提问。
一个说:“我也知道MECE原则,但实际使用就做不到那么独立和完整”。
另外一个同学问:“我学习技术,一边看,一边电脑上练习,感觉学的有点慢”。
还有一个同学问:“我自己也看了很多思维方面的书,但感觉并没有特别大的改变”。
可以看出,大家对于如何学习很关注。正好针对这3个问题,我分享下学习的三个要点,其实是和王阳明的心学暗合的。王阳明作为中国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心学足以照耀千古,对我们为人做学问都有极大助益。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功夫在诗外”。不是抱着书研究金字塔原理和MECE就能掌握的,你理解了其原理就够了,再看并不会有增益。而要真正用好,关键却是面临具体问题时的分类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就是你对事物本身的认识。
比如对人分类,按照不同的维度可以做不同的分法。按性别分男人和女人。可能有同学说还有人妖!是的,如果按穷尽原则,的确要考虑这点,但关键还是场景。如果填表,肯定只有男和女两种选项。但如果你到泰国,可能的确就得分辨男人女人之外的人妖了。
如果按星座分,又可以分为十二星座,这是不是MECE呢?当然是的,一个人一定有且只有一个星座。
按生肖分,可以分为十二生肖,也是MECE。
按血型分,有A型、B型、O型,还有一种大家都知道的RH阴熊猫血型,甚至还有更稀有的血型。但我们是不是非得全都列出来才是MECE呢?不用,任何事都有成本和收益,你列出前3种其实就够了,总有些例外或不完全的,但要看比例和重要度。
再按职业分,原来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现在又有公务员、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企、自由职业等等,工种也是与时俱进的。这里又有一个分类粒度的问题,如果没有理解粒度,按实际职业分,那几万种也分不完:司机(还可以分公交车司机、地铁司机、出租车司机...),程序员(里面还分各种语言,各种级别),老师。。。实在太多了。
最后按性格分,也色彩人格,有大五人格(OCEAN,分别是开放、尽责、外向、宜人和情绪),大五人格里还分二十多小项。话说我还是大五心理的认证学员,可以给大家解读的。那么为什么是按这五项分大类呢,这就需要几代人对心理学的研究才做到。核心还是对人格的理解。
你看,对人的分类,就有这么多方法和讲究。分类的能力是长期锻炼和理解事物的结果,不是说我懂了MECE就能做好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关键还是多思考,多“事上练”。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这样学习是对的,不用计较快慢,学习就是要格物致知”。我们学习的目的是真正掌握知识,理解事物的本质。格物致知并不是王阳明提出来的,而是出自《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如何格物致知呢?是不是花了时间就可以了?王阳明年轻时就实践格物致知,他去格竹子,在竹林不眠不休研究竹子七天七夜,结果病倒了也没格出个所以然。反倒得了肺炎,落下个病根,后面一直身体不好,所以才57岁英年早逝。
要理解竹子,光看是不够的。世间这么大,东西这么多,靠一己之力也肯定格不完。其实劳动群众就一直在格竹子,他们砍了做竹器,盖房子,做柴火,吃竹笋,这都是了解竹子。我们格物可以建立在前人先哲的基础上。
当然后面王阳明经历过起落生死,真正明白了格物致知。他说:“意所在之事谓之物;格者,正也。”他又说:“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在他看来,格物就是正己意,致知就是致良知。
我们还达不到王阳明的境界,但要掌握一门技术,有时还真的下苦功夫,学代码光看书是学不会的,必须的自己敲代码,从“Hello World!”起步。不要怕慢,反而怕跳过不会的东西。
这里我又忍不住要吐槽中国的教育,题海战术是没用的,已经会的再做也是浪费时间,而应该把时间放在不会的做错的上面。所以我提倡要考100分,但如果真的小孩考了90分,我会高兴的说:“不错啊,考了90分,但咱们不能光高兴,还要看下哪里错了,真正掌握,下次就不再错了,可以考的更好”。
知识体系就像建房子,只有地基扎实,才能盖起高楼,多花时间打地基是值得的。有些女生会因为物理或数学不好,选择文科。其实这也是一种固化思维,男女都一样的。有的人开始理解慢点,而如果还没理解前面的,就学后面的,就会越来越跟不上,导致怀疑自己甚至放弃。如果采用个性化教育,给他们时间打好基础,一步步循序渐进,也一定能学好。
最后回答第三个问题,“那是因为没有知行合一”。我们都是学而知之。只是看书,甚至都不能算知,充其量是看过,了解过。大家经常感概:“我知道这些道理,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王阳明的《传习录》里有云:“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他又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如果学习只是看书,就是典型的看上去很努力而已。不去思考,不去总结,不去实践,是很难掌握的。有这时间,还不如去看看大自然更加逍遥自在有益身心。所以我提出了RWPS(阅读、写作、实践、分享)的学习方法,也身体力行,还是很有收获的。现在简书也写了好几万字,文笔越来越好,学习起来也能更快理解其本质,加上看得多了,自然做到触类旁通。
很多道理其实很简单,关键是去行,行后又生新知。愿大家都能掌握学习的真正法门,做到高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