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江西省最后一届老高考,今天就来说说试卷结构和阶段特征:
试卷结构为两部分:
一、选择题
中国古代史(24先秦偶有秦汉、25汉唐、26唐宋、27明清)---政治、经济、文化
中国近现代史(28晚清、29民国初期、30新民主义主义革命时期、31国史)----政治、经济、文化
世界史(32古希腊罗马、33世界近代史前期、34世界近代史后期、35世界现代史)----政治、经济、文化
二.非选择题
41大题材料题:(25分)
(41题主要考查分析、概括、比较)----两种题型(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42大题论证题:(12分) (42题开放性试题,考查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的能力)
45-47选修(15分)从改革、战争与和平、人物评价中选取一道题。
二轮通史常考主线与核心历史阶段特征梳理(立足“主线”)
1 . 夏商西周时期(前21世纪到前8世纪)
主线是制度初创和礼乐文明出现
制度初创,形成“天下共主,家国一体”的政治格局,是典型的贵族政治, 但中央尚未建立起对地方的绝对统治。
礼乐文明出现;天命观转变;华夏认同观加强。
2 . 春秋战国时期(前8世纪到前3世纪)
主线是社会大变革
政治:分封制 、宗法制遭到破坏,中央集权逐渐确立
经济:铁器牛耕出现 , 井田制瓦解 ,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出现并占主导地位
官营工商业开始受到私营的冲击,三类手工业经营形态并存 ,重农抑商政策逐渐形成
文化:私学创立,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士阶层兴起并活跃,形成百家争鸣
3 . 秦汉时期(前3世纪到6世纪)
主线是大一统与新制度确立
秦统一六国,首次大一统。汉武帝北击匈奴,通西域。西汉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
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汉朝建立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度。
4 . 隋唐时期(前6世纪到10世纪)
主线是各项政治制度成熟
政治:各阶层流动加速,士族衰落,庶族崛起
执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经济:执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文化:执行包容的文化政策,思想文化兼收并蓄,三教合一
5 . 宋元时期(前10世纪到14世纪)
主线是唐宋变革
政治:文官政治日益完善
经济:不抑制土地兼并,自耕农经济衰退,租佃关系发达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坊市界限被打破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海外贸易繁荣,海外贸易税成为财政收入重要来源
文化:儒学思想发展为理学并确立统治地位
科技发达并西传,文学艺术成就突出,市民文化兴起,文化呈现世俗化
6 . 明清时期(前14世纪到19世纪中)
主线是新航路下的大变局
政治: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经济:新航路开辟引进高产农作物,有利农业商品化
农耕经济仍高度繁荣,租佃制普及全国
民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孕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并缓慢发展
商业市镇经济兴起,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区域性长途贩运发展,区域性商帮形成
文化:出现反专制、反正统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传统科技步入总结,西学东渐开始出现
近代中国
1 . 鸦片战后到甲午战前(19世纪中后期)
主线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政治:列强侵略,领土和主权被破坏,民族危机出现并加深,各阶级阶层救亡图存,天平天国运动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延缓中国半殖民地进程,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工业 化进程,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文化:西学东渐,萌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天朝上国的观念松动,从宗藩外交转向近代外交
2 . 甲午战后到五四运动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主线是觉醒与探索,资产阶级觉醒,由器物文明深入制度与思想文明
政治:列强瓜分,民族危机加深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领导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经济:帝国主义列强改变经济侵略方式,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文化:维新思潮和三民主义思想兴起,前期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动摇儒学正统地位
3 . 五四运动后新民主义革命(20世纪上半期)
主线是中共百年斗争史,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由建党到建军再到建国
1921年中共一大,中共建党,中国革命开始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认识革命的性质
1924年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认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1927年八七会议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认识掌握革命武装和领导权的重要性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中共建军
1927年文家市决策向井冈山进军,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民主革命道路,认识到革命道路的选择要结合国情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解决了中日民族矛盾问题
解放战争后,中共建国,解决了民族独立问题
现代中国
1 . 改革开放前(1949到1978)
主线是20世纪50到70年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总趋势是曲折前进
特点是学习苏联模式与制度创新并存
史实:
政治:1954 年宪法,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推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从一边倒到中苏关系破裂,中美关系对抗到关系正常化再到建交
经济:一五计划, 奠定了工业化基础, 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50年代左倾错误,违背经济规律,经济建设倒退。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调整
2. 改革开放后(1978至今)
主线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平崛起
政治:民主法治建设逐渐完 善,依法治国写进宪法
邓小平理论指导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调整外交政策:不结盟;多边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经济: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经济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中共十四大后,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古代西方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前7世纪到6世纪)
主线是民主和法治
雅典民主的反思:泛滥的直接民主:大众与精英的矛盾;群体决策与“民主暴政”;“民主”与“特权”
罗马法的特征:欧洲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与时俱进、注重调整财产关系、贯穿公平正义的原则,具有自然法的理性特征、注重形式和程序繁琐、私法发达、注重契约。对近代西方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影响
近现代西方
1.新航路到工业革命(15世纪到世18世纪60年代)
主线是商业扩张和人文主义
重商主义盛行,鼓励海外贸易,鼓励工商业发展,资本原始积累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英荷政治经济机制的逐渐创新在争霸中先后成为强国,17 世纪荷兰商业帝国,18世纪中英国殖民帝国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推动了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发展, 促进了思想解放
2 .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
主线是技术创新带动工业崛起
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政治机制创新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出现,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垄断,垄断资产阶级主导内政外交
大国崛起的启示:(1)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与时俱进;(2)根据国情,实事求是,(3)创新体制,适应生产力水平
3. 十月革命后(20世纪上半期)
主线是两种现代化模式并存,借鉴,调整
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30年代中期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937 年工业产值欧一世二, 实 现了 工业化, 50 6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与70 年代勃列日涅夫改革效果并不显著
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缓解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4 . 二战以后(20世纪下半期)
主线是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政治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20世纪6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但美国仍保持了冷战思维,大国的强权政治导致地区和平受到挑战
世界经济呈现两大发展趋势:全球化和区域化 两大体系与三大区域组织